放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的一首律詩。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1],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 |
拜賜頭銜號放翁,家傳不墜散人風。 問年已過從心後,遇境但行無事中。 馬老豈堪空冀北,鶴飛猶得返遼東。 道傍跌宕煩君看,閱盡時人臉尚紅。 |
” |
— [南宋]陸游 |
史學成就
陸游還具有史才,陸游的史學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時所修的《兩朝實錄》和《三朝史》,而在於他私撰的《南唐書》。南宋時期,記述南唐歷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領導史館所修的《舊五代史》、歐陽修私撰的《新五代史》[2]等共計11個版本,陸游遍取諸本,按本紀、列傳,編為《南唐書》十八卷。
陸游編撰《南唐書》的目的在於借古鑒今,為南宋王朝樹一面歷史的鏡子。在本紀中,陸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為「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孫(李恪)」,糾正了以中原五代為正朔的觀念,並在書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詞語,借記述南唐國君治國、治民及用兵之法,抒發強烈的愛國情感。
陸游《南唐書》的史學成就主要表現在:①體制創新。陸書只有本紀和列傳,成為紀傳體斷代史中的一個特例;尤其是其「類傳」,除人物以類相從外,又創設《雜藝、方士、節義列傳》(卷十七)、《浮屠、契丹、高麗列傳》(卷十八),歸類精當,史識更勝前人。②史評色彩鮮明。宋代理學興盛,陸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績作為評判人物的唯一準繩的觀點,如多數史家都批判後主李煜沉迷詩詞,不思政業,坐失南唐基業,陸游卻先贊後主「天資孝純」、「以愛民為急」,再對其「酷好浮屠」作簡單批駁,最後總結為「雖仁愛足以感其遺民,而卒不能保社稷」。③嚴謹的治史精神。陸游辨前史之誤,補前史之失,其書卷數、人物雖不及馬令《南唐書》之多,但史料多經考證,「簡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補保存方面有巨大價值。
視頻
放翁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他是南宋詩壇領袖,77歲時寫下這首詩,驚艷了世人800年! ,搜狐,2020-09-07
- ↑ 中國歐陽修:《新五代史》,世界名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