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放射性金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放射性金屬

放射性金屬,是指能夠放射出α、β、γ 三種射線的天然放射性金屬元素。α射線是帶正電荷的氦核粒子流;β射線是高速電子流;γ射線是波長比X射線更短的電磁波--光子流。

簡介

放射性金屬主要指所有人造元素和錒系元素等具有放射性的金屬(元素周期表最下面兩行居多),可以放射出人眼看不見的射線,對人體造成的嚴重危害。有天然放射性金屬 (鈾、釷等)和人工放射性金屬(鈈、鋦等)。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在研究氣體放電和陰極射線的基礎上,發現了X射線。1912年,德國物理學家勞厄解開了「X」之謎,證明X射線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波。而在X射線的深入研究和應用基礎上,終於迎來「放射性」的重大發現。1896年3月,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了硫酸雙氧鈾鉀中的鈾有「放射性」。鈾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放射性金屬元素。1896年7月,比埃爾·居里和居里夫人,在研究鈾的放射性過程中,發現了比鈾的放射性強400倍的新放射性金屬元素釙。年底,他們又宣布發現了比鈾的放射性強200萬倍的放射性金屬元素鐳。釙的命名,寓含居里夫婦對祖國波蘭的紀念,而鐳的拉丁文原意是「射線」。1899年,法國科學家安德烈·德拜耳尼發現錒,隨後在1902年德國化學家弗雷德里奇·奧托-吉賽爾也獨立地發現了該元素。

評價

放射性金屬可分為天然的(見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造的(見人造元素)兩類。天然放射性金屬有釙 (84 Po)、 鈁 (87Fr)、 鐳(88Ra)、錒(89Ac)、釷(90Th)、鏷(91Pa)、鈾(92U)。鈾和釷賦存於礦物中。 天然放射性金屬的製取是先從含鈾、釷的礦物用化學方法製得純化合物,然後再把純化合物還原成金屬。人造放射性金屬有鍀 (43Tc)、鉕(61Pm)及錒系元素中的超鈾元素,其中包括鎿 (93Np)、鈈 (94Pu)、鎇 (95Am)、鋦 (96Cm)、錇 (97Bk)、鐦 (98Cf)、鎄(99Es)、鐨 (100Fm)、鍆 (101Md)、鍩 (102No)、鐒(103Lr)。此外還有錒系後元素,目前已合成的有104號元素至109號元素。人造放射性金屬均利用核反應製取,先經分離製得純化合物,然後再還原成金屬。各放射性金屬元素都有若干個放射性核素 (同位素),其中絕大多數是不穩定的,能通過衰變轉變成另一核素,從而形成放射性衰變系。已知存在着三個天然的和一個人工的放射性衰變系。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