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放下自我尋找快樂(谷永斌)

放下自我尋找快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放下自我尋找快樂》中國當代作家谷永斌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放下自我尋找快樂

淮河邊上,民風純樸,不少農民喜愛在自家園中種花。農閒相互串門賞花,品花論家事,從中尋找快樂。我也學着鄰居在後花園中種了很多的花,設置了九曲的花廊,修建了一個荷花池,上百種花木、盆景,爭鮮鬥豔。鳥兒蝴蝶蜜蜂飛紛歡戲在其中。

有三年的光景,我的幾乎全部的精力和愛好都付注於此。我這個小小的花園在當地頗有名氣,經常有花友來參觀,我也經常去品味其他人家的花園。品來品去,發現自家的花園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漸漸地高興不起來了,總感覺有所失。於是,我就開始後悔我當初不該去種這些花。

一天,我讀了一篇文章,讓我心胸一下開闊起來。

古時,有一位婦女經常為一些瑣事煩惱,於是,她便去請教高僧。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把她關在一間禪房裡上鎖而去。婦女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轉而開始哀求,高僧仍然不聞不看。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不生氣?」

婦人說:「我只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個地方來受罪。」

高僧仍不理她,拂袖而去。小和尚問師傅為什麼,高僧說:「連自己都不能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

過了一頓飯時間,高僧又問她:「還在生氣嗎?」

「不生氣了,生氣也沒用!」婦人答到。

「你的氣並未真正消除,還壓在心底,一觸即發,將會更劇烈。」高僧又離開了,仍然不開門。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生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的標準,還有氣根。」高僧笑着放了她。

婦人不解問:「大師,什麼是氣?」

「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接到口裡的那種東西。生氣便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一種蠢行。」高僧靜靜回答。

我的心便如那婦人的心,氣太足,於是產生了許多苦惱。

這個花園便成了我的世界,我的喜我的怒我的全部的愛恨都寄於此,它是我精神的支柱、生活的樂園。我沒有別的愛好,唯有這個花園是我全部的財產。

愛於斯苦於斯,養花本身是件修身養性的好事,數年如一日,辛勞操作,花木滿園,心裡本應該高興,只是大家品花論足,為此產生了煩惱。

我對這個花園愛得太深,就陷得更深。任何關於它的好與壞多與少美與丑都讓我心中產生很大的振動,於是煩惱便接踵而來。這便使吾心常常生氣。

婦人的世界正如我的花園的世界,只不過一個是無形的一個是有形的,其實兩個世界是相通的。無形的世界是依靠有形世界的來表現,有形的世界須無形的世界來提升。

有了思維就有了喜怒哀樂,有了愛恨情仇,有了尊嚴和卑賤,有了正義和無恥。於是人——一個自然屬性的動物就有了文明,有了社會。這個文明的社會正如我的那個花園,讓所有的人為此產生煩惱,也包括那個婦人。對社會越深入,對人生思考越多,對世界越想去透徹地理解,這個心就越容易迷茫,就越痛苦。這就是高憎所言的氣的根本所在。只可惜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承認這個事實,凡人的生活中平添了許多煩惱。只有放下自我,才能尋找到更多的快樂。

人與錢誰大

茅屋學堂的穀子老師有兩位著名的弟子,江山和冷川。江山開一家字畫鋪,冷川開一家糧米店,二人都是家財萬貫的商人。

一次,師徒三個討論人生問題,二弟子便請教老師:「今後何以發展壯大?穀子聽後反問二弟子:人大還是錢大?

江山曰:人大。

穀子不悅:何故?

江山解釋說:錢是人掙,人可以掙錢也可以花錢,錢可以為我所用,人便大。

穀子不語,看冷川,冷川曰:錢大於人,沒有錢,人無食無衣,缺衣少食就無法生存,就沒有我。

穀子仍不悅,含首片刻曰:你倆都不會擁有財富。

二弟子不服。

十年之後,二弟子都因經營不善,破財成為窮人,於是又去請教老師:你能神算十年後的事,其中的奧妙在哪裡?

穀子笑曰:哪裡是什麼神算,哪裡有什麼奧妙,只是你二人的思想都偏了。江山你認為人大於錢,錢為人所掙,為人所花,不懂得積攢財富,你掙的錢越多,浪費的也就越多,日久天長,如竹籃打水一場空。

冷川你把錢看得太重,鑽進錢眼不能自解,為了掙錢,你會不顧及自己的人格和身軀,時間久了,身名俱損,便不能聚財。

其實,人和錢都不大。既不能鑽進錢眼出不來,損了自己,又不能浪費錢財,空了家財。看問題做事情不能偏,要均衡中道,正反適從,懂得主次轉化,這樣才會長久。

二弟子聽罷頓悟。[1]

作者簡介

谷永斌,先後在《青年文學》《中國文學》《安徽法制報》《清穎》《阜陽日報》《穎州晚報》等報刊上發表文學稿件100餘篇。阜陽市作協理事,阜南縣作協副主席,阜南縣茅屋文學藝術研究會會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