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改葬西山延仲主簿特賜慶什次韻

改葬西山延仲主簿特賜慶什次韻

作品名稱:改葬西山延仲主簿特賜慶什次韻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許景衡

改葬西山延仲主簿特賜慶什次韻是北宋進士、詩人許景衡的作品。

許景衡(1072-1128),宋溫州瑞安人,字少伊,世稱橫塘先生。從程頤學。哲宗紹聖元年進士。徽宗宣和六年,召授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請削三公權,忤時相王黼;又論童貫不可用;言和買、和糴、鹽法害民;奏免江浙茶鹽比較之法。旋遭斥逐。欽宗即位,以左正言召,進中書舍人,旋因言落職。高宗建炎元年,除御史中丞,為權相黃潛善等譖罷,以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至京口卒。諡忠簡。有《橫塘集》、《橫山閣》、《池上》等。[1]

目錄

正文

改卜西山痛更深,新瑩松柏未成林。

三牲不待平時養,再命何勝永慕心。

泉壤多應增喜氣,隴雲還為結愁陰。

褒稱重辱新詩句,拜德渾如旱歲霖。[2]

人物生平

許景衡從小勤奮好學,聰明過人,北宋元祐八年(1093),二十一歲就中了進士。步入仕途後,先後在浙江及河北樂壽、河間等地當過地方官,居官清廉,關心民疾,得到當地百姓交口稱讚。因他的政績和才能為朝廷所賞識,

宣和六年(1124)被召到東京(今河南開封),授監察御史,後又升殿中侍御史。當他從地方官升遷為京官時,正是北宋王朝面臨封建統治嚴重政治危機的時候,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一方面各地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繼山東梁山泊宋江起義之後,浙江方臘又豎起了起義大旗;另一方面北方的遼國和剛剛興起的女真族政權金國也威脅着邊境的安全。面對內患外憂局面的北宋統治階級,卻仍然驕淫奢華,當時把持朝政的王黼、蔡攸、蔡京等侫臣,為了取悅皇帝的歡心,將江南的奇岩怪石、名花異草,動用幾十萬民夫,千里迢迢運到東京,在宮廷內營造園林,以供觀賞,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花石綱」勞役。這種勞民傷財、禍國殃民的做法,加上連年鎮壓農民起義戰爭的破壞,致使江浙一帶戶口減少折半,田地拋荒、經濟蕭條,而政府徵收茶鹽稅卻有增無減,百姓冤聲載道。面對這種腐敗和社會動盪的現象,許景衡直言上書皇帝:減免江浙茶鹽稅,停止「花石綱」運輸勞役,讓百姓有舒寬的機會,以恢復江南生機。在用人方面,他反對王黼專權舉薦童貫這樣的貪官去擔任河東河北宣撫使,並不畏權勢,不顧個人得失,多次上書彈劾童貫「貪謬不可用者數十事」,列舉童貫貪污受賄的種種劣跡。許景衡的剛正忠直是與專權者水火不能相容的,結果被他們排斥出京。

1125年,金國攻占幽州滅遼國後,大舉南侵,兵鋒直逼東京,北宋王朝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宋徽宗趙佶見局面不可收拾,讓位給其子趙桓(欽宗),欽宗即位後,召許景衡還京,授太常寺少卿、中書舍人等職。但這時候朝廷中主戰派和投降派鬥爭尖銳,陣容分明,許景衡堅定地站在主戰派一邊,支持太學生陳東上書,要求起用李綱為相,擔負京師保衛戰。後來,李綱被罷相趕出京城,許景衡也因主戰,不順從議和派而被罷官。不久,發生「靖康之變」,徽宗、欽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人被金人所擄,押往金邦,北宋政權隨之覆滅。

1127年,康王趙構渡江,在應天府(商丘)稱帝(即宋高宗),即召拜許景衡為御史中承,後又升為尚書右承,進入統治階級的決策機構,參與朝廷中軍國大事的決策。但當時宋高宗任汪伯彥、黃潛善等議和派為相,那些附和汪、黃一派的人,想罷黜開封留守宗澤的兵權,羅織種種罪狀進行攻擊,妄圖以自己的親信取而代之,以達到向金人議和的目的。許景衡雖然和老將宗澤沒有深交,但他卻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大局出發,上書高宗,說宗澤雖然有些缺點,但畢竟是個忠心愛國的將領,他的威名和能力勝任開封留守,朝中沒有任何人能擔此重任。高宗看後,覺得頗有道理,遂打消了罷免宗澤之議。宗澤聞訊後十分感慨地說:「許尚書可謂誠臣」。許景衡竭力主戰,反對議和,一直為汪、黃等投降派視作眼中釘,後來他們藉口他的渡江建都建康(南京)之議,捏造罪名罷黜許景衡,結果被貶提舉杭州洞霄官。他在赴任途中,面對半壁江山的淒涼景象,加上路途勞累,於1128年在南下京口的途中病亡,時年五十九歲。高宗建都臨安後,念許景衡「執政忠直遇事敢言」,追諡「忠簡」,並撫恤其家屬。家鄉人民為紀念他,除西峴山建四賢亭外,清道光初年,聚居城關水心街會文里的許氏後裔曾在會文里建宋忠簡公祠奉祀,現已拆建。[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