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支付中介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專有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目錄

名詞解釋

支付中介是指商業銀行利用活期存款賬戶,為客戶辦理各種貨幣結算、貨幣收付、貨幣兌換和轉移存款等業務活動

支付中介是商業銀行最基礎、最核心的職能,甚至可以說沒有支付就沒有商業銀行。因為交換的需要催生了貨幣,貨幣的出現催生了商業銀行。交換的範圍越大、頻率越高,支付也就越重要。

支付中介職能

商業銀行除了作為信用中介,融通貨幣資本以外,還執行着貨幣經營業的職能。通過存款在賬戶上的轉移,代理客戶支付;在存款的基礎上,為客戶對付現款等,成為工商業團體和個人的貨幣保管者、出納者和支付代理人。這樣,以商業銀行為中心,形成了經濟社會無始無終的支付鏈條和債權債務關係。支付中介職能的發揮,大大減少了現金的使用,節約了社會流通費用,加速了結算過程和貨幣資金周轉,促進了經濟發展。支付中介職能從邏輯上先於信用中介職能。它最早產生於貨幣經營時期。貨幣經營者在貨幣保管和辦理支付中積聚了大量貨幣,為使貨幣增值發放貸款,於是,產生了信用中介職能。但支付職能的發展,也有賴於信用中介職能,因為只有在客戶保存一定存款餘額的基礎上,才能辦理支付;當存款餘額不足時,客戶會要求銀行貸款,而貸款又轉化為新的客戶存款,又需辦理支付。可見,支付中介職能和信用中介職能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兩者互動構成了銀行信貸資本的整體運動。

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指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由銀行保管買賣雙方交易的資金和相關的文件,根據買賣雙方履行合同的情況,銀行按協議約定和買賣雙方的授權、指令,向買賣雙方轉移資金、相關文件,銀行以中立的信用中介地位促成交易的安全完成。

信用中介是商業銀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經營活動特徵的職能。這一職能的實質,是通過銀行的負債業務,把社會上的各種閒散貨幣集中到銀行里來,再通過資產業務,把它投向經濟各部門;商業銀行是作為貨幣資本的貸出者與惜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來實現資本的融通、並從吸收資金的成本與發放貸款利息收入、投資收益的差額中,獲取利益收入,形成銀行利潤。商業銀行成為買賣「資本商品」的「大商人」。商業銀行通過信用中介的職能實現資本盈餘和短缺之間的融通,並不改變貨幣資本的所有權,改變的只是貨幣資本的使用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