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擎天一柱天柱山(陳茂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擎天一柱天柱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擎天一柱天柱山》中國當代作家陳茂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擎天一柱天柱山

要說黃山「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名揚天下,讓我神往,而天柱山似有一層面紗,給我一種桀驁不馴的遐想,誘我去揭開。我喜歡一個人行程,一個人品茶,一個人沉思碼字。春夏之交的清晨,我帶着衝動,踏上去天柱山的行程。微風涼爽,車在路上行駛,窗外一抹淡淡的朝霞,溫暖乾淨。坐在車上,懷着對天柱山神秘感的猜想,心情自然是倍爽!有些急不可耐。

為節省體力,我做了預案,選擇坐索道進入主峰景區。第一個目標是天柱山的第二峰天池峰。一路前行,導遊小吳一路給我們講解天柱山的概況。天柱山位於潛山縣西部,因主峰峭拔高聳,如柱擎天而得名。又名潛山、皖山、皖公山(因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萬歲山、萬山等,為安徽三大名山之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主峰海拔1488.4米,風景區面積82.46平方公里。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親臨天柱山設台祭岳,封號為「南嶽」,故又有「古南嶽」之稱。自古以來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騷客文人、達官顯宦紛至沓來。李白、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等對天柱山情有獨鍾,留下許多珍貴的詩詞遊記,唐代詩人白居易曾登臨此山,留下「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的詩句,描繪出了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絕美。2011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

在總關寨前,小吳吿訴我們:關於「寨」,有南關、西關、東關和北關寨。南宋末年,朝廷腐敗南遷閩浙,無力恢復中原,以致江北地區大部淪陷。元蒙部隊開進江淮區域,軍民紛紛退入大別山和天柱山一帶。潛山地區民眾推選義兵長劉源為首領,於公元1265年(宋咸淳元年)在天柱山修築山寨,聚集群眾,抗元復宋,堅持了18年之久。我敬仰不已。

雖然山路九曲十八彎,峰巒起伏,岩石遍布,但山花爛漫,鳥語花香,樹影婆娑,氣候宜人,而且濃厚的宗教氛圍,讓我暢意適懷,心境澄明。其中三祖寺是著名的禪宗古剎。據傳,宋初寶志禪師手執錫杖來到潛山,被這裡的奇山秀水所陶醉,有心在山麓開山建剎,講經說法。而有位白鶴道人正好雲遊至此,也選中這塊風水寶地準備開闢道場。二人爭執不下,互不相讓,只好一較高低,寶志禪師技高一籌,終獲小勝,逼白鶴道人退出。據《史記》和《漢書》記載,道教尊此為第14洞天,57福地,飽含深沉的歷史厚重。被稱為「司命峰」的天柱峰,在群山的掩映中,如巨人般矗立于山之巔,顯示出大自然賦予它生命之瑰麗、偉大和永恆,禪悟之真諦。

天柱山有許多神奇,其神秘谷就是「天柱一絕」。谷里洞穴密布,曲折幽深,大洞連小洞,洞洞相連,有時只能側身通過。據導遊講,神秘谷長約三里,無數的巨石,看似毫無章法,卻又像精心布置一般,疊置於峽谷之中,形成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是天柱山最精華的景區,一大奇觀。在洞中穿行,猶如迷宮,難辨東西,令人頗感壓抑,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輕鬆激動。

一路沿六月雪、振衣崗、連珠橋、象鼻石、觀景台、皖公神像、逍遙宮、神秘谷、迷宮、龍宮、天宮等景點一路向天池峰攀登,山間清靜,習習山風,青山空濛。陽光透過璀燦的彩雲,與山石交映,聆聽山雀啼鳴,流水潺潺,坐看山秀、綠色、藍天、雲朵。似乎在萬籟無聲的山水之間,塵世煩愁頓無,感覺眼前整個世界都是清靜的。是啊!只有在寂靜的山間與大自然融合,才有寧靜心靈的回應。每一次呼吸,都滿含着山間草木那清新的氣息,每一次眺望,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每一次撫摸,都感受到它鮮活的生命體溫,真可謂一路風景一路畫。

當登上天獅峰頂,巍峨的飛來峰展現在近前。峰頂一塊渾圓如蓋的巨石,似從天外飛來,人稱「飛來石」,峰因石得名。說到飛來石,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清朝乾隆皇帝來到天柱山,並不相信這個飛來石是從九天之外飛來的,隨口吟道:「飛來未必是飛來,定是世人胡亂猜……」。話音未落,頓時電閃雷鳴,飛來峰上烏雲蓋日,飛來石隆隆作響,欲將飛起。嚇得乾隆皇帝趕緊改口道:「飛來一定是飛來,不是世人胡亂猜。既然飛來又飛去,何必當初要飛來」。言畢,天空一碧千里,祥雲繞騰,飛來石也穩穩噹噹地蓋在飛來峰頂。聽罷,真的讓人覺得神奇

經過艱難地拔涉,終於見到天柱峰的真面目。正如我想象的那樣:如刀劈斧削,屹然獨立,高聳雄渾,直插雲霄,大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的磅礴氣勢。據資料介紹:天柱峰,又名筍子尖,海拔1488.4米,為江淮地區最高山峰。站在山石之巔,俯視山谷間那長長的雲帶,那萬籟的山谷中綠、紅、黃的樹林竹海,莽莽蔥蔥,綿延大別山深處。雲霧不時把山石縈繞得深沉含蓄,奇異的山石仿佛伴着雲霧在移動,若隱若現,仿佛人間仙境。難怪明代詩人李庚讚嘆天柱山「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此時,我恨不能化作精靈融入天柱峰,與天柱峰一起頂天立地!

天柱山遊覽路線分大循環和小循環,小循環除一樣可觀賞天柱峰外,自然是少了些景觀,對體力不支的遊客一般選此路線。大循環則需多耗兩小時,但可觀賞到更多的景觀。對我來說,既然是旅遊,當然要盡興,如是,決定走大循環。隨着人流,我沐浴着山間的陽光、林間的輕風,一路上,風景隨着山路的延長而不但的變幻,度仙橋、鸚哥石、拜岳台、仙人洞、青龍背、青龍軒、潛龍窟、蓮花峰等景點盡收眼底,巍然聳立的「龍吟虎嘯崖」、「寶月峰」、「金龜覓珠」、「老鱉探海」等景觀美不勝收。會景亭、回音台、鼓槌石,各具奇特。尤其青龍背,三面凌空,兩側斷壁筆立,宛如一條青龍橫亘于山間,走在狹窄的石道上,讓人顫抖。還有點綴在群峰之間的畫眉嶺,無端為窮脊的石頭平添三分秀色,不愧畫眉之譽。由天獅峰,覆盆峰構成的大天門,東西對峙,如同打開的兩扇門,露出前方朗朗乾坤,可敬可嘆。

而位於天柱峰東南良藥坪的煉丹湖,湖面如鏡,水質清澈,碧綠如玉。微風徐來,波光粼粼,群峰、藍天、白雲、蒼崖青松倒映其中,似一顆綠色翡翠鑲嵌在逶迤的秀嶺中,玲瓏剔透,晶瑩閃亮,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生機。靜坐湖畔,傾聽美妙動聽的空山鳥語,呼吸清新的空氣,聞着野花的芳香,一路疲勞消失,頗感輕鬆。湖旁有一石洞,據說是左慈當年住過的「煉丹房」。明代詩人盧桂游此贊曰:「蒼蒼一縷煙,裊裊出蘿薜。仙風四散吹,俱帶金丹氣」。湖的下游湖水終年噗愣愣直瀉峽谷,形成飛瀑水簾,珠玉四濺,奇特瑰麗。

天柱山不僅石奇,其獨具氣質的松,讓人敬佩其精神。裸露的巨石側立千仞,光禿禿的,只有雨水露水,然而,松卻不嫌貧脊,紮根於寸土不沾的懸崖峭壁上與石崢嶸,頑強地挺立,大有百折不撓的浩然之氣和王者風範。亦如熱情好客的天使,時刻伸展着臂膀歡迎八方賓客的到來,讓人讚羨不已。

億萬年的地質運動,造就了天柱山巍峙江淮,故雄;峰石巉屼,形象萬千,故奇;流泉飛瀉,終年潺湲,故靈;煙雲繚繞,松竹覆被,故秀;造就了將四十二座山峰和漫山遍布的蒼松、翠竹、奇洞、飛瀑、深潭之特;造就了祖孫樂、雙乳石、雄起石,還是金雞唱晚、鸚哥石、豬頭石、象鼻石等86怪石之怪;造就了一座座生命的雕塑。

看過黃山,其他山怎麼看都顯得單薄,而號稱「小黃山」的天柱山,卻頗有黃山神韻。天柱山之美,美在景色中,美在人文歷史裡,美在故事裡,美在厚重的道教文化的精魂里。天柱山之秀,秀在一幅幅絕妙的山水畫卷里。品讀天柱山,讀是行,品在心。回顧天柱山游,儘管是蜻蜓點水,但走進山里,咀嚼安靜,感悟其博大精深,我似乎淡然了許多,心胸寬了許多,也收穫了許多。[1]

作者簡介

陳茂聲,河南省光山縣人,副高職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