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擷一縷鄉土文字寫歲月(蔡漢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擷一縷鄉土文字寫歲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擷一縷鄉土文字寫歲月中國當代作家蔡漢順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擷一縷鄉土文字寫歲月

「萬千情事,都關故土」 。這是宜昌作家鄧貴環作為新銳散文平台《故園情深》欄目責任編輯,在該欄目刊頭髮表的一句話。

對於這句話的意思,我曾有過一段時間的膚淺理解。總認為它莫過於是對故土的深情眷戀和回望。但當我研讀她的新作《一片冰心》時,才知她不只有對故土的深情眷戀和回望,還隱藏着有更深層次意思的詮釋。

鄧貴環的這本《一片冰心》散文集,也是一本鄉土題材的文學集。全書共分七個部分,其中《情牽》讓人牽腸掛肚;《追念》讓人追思懷念;《印記》讓人印象深刻;《寶貝》讓人如獲至寶;《閒情》讓人輕鬆別致;《玩味》讓人回味無窮;《所見》讓人耳目一新。這洋洋灑灑20萬字,絕大多數是她描寫家鄉和親人的文字。裡面有多義的、唯美的、或者落後的、田園如夢的、或者正在斷裂已經消逝的……的各種面相。而她又能將這各種面相的「回望」 ,真正發揮「回望」這種拉開距離之後的再觀察、再思考,形成了她自己更喜歡類似「生活故事」的說法,這樣的說法讓我們看到,她既是在講故事,也是在講生活;既是在談事件,也是在談風俗,而生活和風俗總是多姿多彩的。而對於《一片冰心》這本以鄉土為主要題材的文學創作者鄧貴環來說,我認為她葆有「多姿多彩」的信念,是她保持創作活力的需要,也是她對鄉土經驗的尊重。同時,也是她對「萬千情事,都關故土」 這句話的更深層次的詮釋,更是她這本書值得稱道的亮點。

說鄧貴環在這本《一片冰心》散文集,對鄉土題材的文學創作來說,葆有「多姿多彩」的信念,我並不是空穴來風。

從輯錄的文字看,作者的創作題材和內容主要來自娃娃寨。娃娃寨是鄧貴環的出生地,在素有「秭歸的青藏高原」 之稱的磨坪山里,又是磨坪最偏遠的地方。但那裡有廣袤深邃的大山用它貧瘠的土地去承載哺育萬物,用它連綿起伏卻不乏寬廣的胸懷去容納人們世代的生息。更有作者辛苦慈愛的父母在這片土地里刨食,有威嚴能幹的爺爺在這裡修身治家,有兒時的玩伴在這裡討論未來,有樸實的鄉親在這裡經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他們在這裡歡笑,在這裡哭泣,在這裡活着,也在這裡死去。這裡所有的一切,是《一片冰心》的創作之源,也是她對家鄉情感的回望和葆有「多姿多彩」信念的創作之基。

有了作者葆有「多姿多彩」的信念作創作之基,《一片冰心》的這本文集,出生地娃娃寨的有關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也自然就躍然於紙。對故土親人的思念也就成了鄧貴環濃墨重彩的主要素材。其中書中《我的家在娃娃寨》的侄兒宇,儘管作者給他起了個好名字,希望他長大一定有出息,但在娃娃寨這個偏僻,落後、貧窮的地方,最後落得個「宇在外面打工的時候找過女朋友,但因為家庭困難,還住在僻遠的山上,最後沒有成功。我很遺憾地想,這麼一個算得上英俊的青年,如果不出去,一直住在這半山腰,很可能就一輩子娶不上媳婦」 的人生遺憾 。

讀鄧貴環的這些文字,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在婉惜的同時,我敬重鄧貴環敢於實說敢於呼喊的寫作手法,她的文字恰如夜空里淒涼的嗩吶,餘音裊裊,淡淡的憂傷,淡淡的哀怨,吹奏了一曲娃娃寨上獨有的愛之殤,令人扼腕嘆息,唏噓不已。

然而,在鄧貴環的筆下,娃娃寨雖然落後、貧窮,但我似乎仿佛聞到了兒時家庭親情的溫馨味,聞到了娃娃寨上山花與朝露擁吻時的芳香,透過時空的隧道看到了娃娃寨一位老人的疲憊身影,但我始終忘不了文中《老屋 老家》那位老人為孫女上學借錢而四處奔波場景的回味:「那一年我們分家,他為了給我們起那座新屋,磨破腳板幫忙背回一磚一瓦。我考上學了沒錢去讀,他為給我湊學費,夜裡在外面借錢,然後披着一身霜露回家。」

我又仿佛看到了一位偉大的母親,她望女成鳳疼女愛女的良苦用心,這位母親有淚不輕彈的送女上學場景,又在我的腦海迴蕩着:「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的臉上總有汗水,那是太陽還沒出來就起來下地勞作、傍晚才疲憊歸家的時候;是每天背回如山一樣的一垛豬草的時候,是在煙熏火燎的灶前為一家人煮飯的時候......母親總在流汗,她很少流過淚水。即使當年她帶着我和兩個姐姐住在養豬場裡衣食無着,她仍咬牙堅持,不吭一聲,不流一滴淚;我離開她去外地上學,哭哭啼啼不願離開她,她非但沒哭,還訓斥我說出去讀書是多好的事情,有啥好哭的。而現在,在我的面前,她卻動不動就流淚」。

你或許覺得,鄧貴環上述的這些文字讀起來多麼令人心頭很重,但我認為那是她親身經歷和處境使然,她那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仰天長嘆,刻骨名心的文字確實打動了我,我兒時求學之路與她有了共同的遭遇,那時的我初中畢業升高中時,我考入了揭陽一中,是全村唯一一名能上縣城名校就讀的學生,但因父親長期臥病,家庭經濟相當困難而被迫中止學業,只得望學而興嘆,最終成為田裡巴人,遺憾終身。

而鄧貴環確是個幸運的人,她與我不同,她有這麼一對好父母生就她一副上進懂事的血肉之軀,有這麼一位好爺爺讓她有足夠的勇氣去仰望山巔,有家鄉的靈山秀水豐膄物產,讓她有足夠的耐力去翻越山頂,她才能離開了深情眷戀的故土到外地求學,靠讀書改變命運,最後成為秭歸縣城的一名高級教師,圓了她兒時想當一名教師的夢。像她這種用真情流露對生活故事的再回望創作筆法,實在值得稱值。

而更加值得稱值的是她把一個個精彩紛呈的記憶,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用舒緩詳密的鄉土語言,在她教書育人的崗位和培養女兒成才的這些方面上,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人嘆服。

《高山柳》里,「站在兩株柳樹身邊,我突然想到那句『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話。若沒有那位校長栽下的這幾棵樹,一路走來的學校去哪裡尋找靈魂呢?若沒有這幾棵樹,母校那生生不息的歷史誰來見證呢?若沒有這幾棵樹,走出去的那些人的記憶又靠什麼維繫呢?若沒有這幾棵樹,人們依依懷想的情懷又該如何寄託呢?」 。

鄧貴環的這段文字,就是借物抒情、融情於景的經典寫法,裡面採用的「若沒有」 幾個排比句,道出了作者對母校的摯愛和對故土的眷戀,也看出了她是一個常思木本水源深懂感恩的人。因而,無論她在秭歸實驗中學仼班主任,還是她在接受組織的派遣,遠離家人到磨坪鄉去支教,她都一如既往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勤勉工作,她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就是多年來堅持與學生一起寫「下水作文」 ,她善於言傳身教,經常告訴學生寫作的方法,「比如我曾經熱情講述我的童年生活,我傾注了懷念和祝福情到的親情,對面臨厄運的村莊發自內心的擔憂」 等等,讓學生們領悟文學的要義,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和文化智識。她深知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學生就是花朵。老師是心裡種着花草的平凡人,必然也擁懷天地。於是她不焦不躁,不疾不徐,將她擁有的所有善意坦露出來,從容美好。也必有人懷着滿腔的善意,為她的一方天地灑水鋤苗鋤蟲,全呈現出愈益成熟美好的姿態來。

鄧貴環就是這樣一個心裡種着花草而且懂得感恩的平凡人。在教書育人這方面,她用三尺講台培育萬千桃李,一支粉筆書寫人間春秋。其誨人不倦,無私奉獻的精神,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她高級教師的這個職稱確實當之無愧。

在培養女兒成才方面,讀她寫給女兒的那些深情款款的文字,我找到了答案。「走進廚房,我看到女兒為我盛好的一大碗飯,那是用昨天晚上吃剩下的瘦肉絲和酸菜土豆絲混合在一起炒的,很香。我早上也沒有吃早飯,上班的時候感覺很餓,但是我想到女兒會比我更餓,也就不覺得餓了,只想早點回家做好飯給她吃。沒想到她已經做好,在等我了。」——《我的小棉襖》。 「她已經給我準備好了一隻小板凳,還有一雙拖鞋。她讓我坐下,然後慢慢地為我脫去鞋和襪子,然後慢慢地把我的腳放進她試好水溫的盆里。在那一瞬間,小時候媽媽給我洗腳的感覺一下子回來了,此時的我仿佛正沐浴在母親濃濃的疼愛里!我的每一寸肌膚和所有粗粗細細的血管,我的敏感的神經和游弋在恍惚中的意志,都被這樣的濃情蜜意包圍着,此時的我,真的很幸福!而給我這樣幸福體驗的,是我九歲的女兒!」——《幸福》

女兒是她生命的延續,在作者關於女兒的文字里,處處可以撫摸到一個母親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孩子小時候經歷的種種危險是對這個母親心靈的一次次劫難,身體受苦的是孩子,內心煎熬的是母親。母親的這份煎熬,透過文字直逼過來,讓讀者跟着一起擔憂;孩子得到上帝的眷顧脫離危險,母親心頭的巨石落地,她的文字瞬時變得輕鬆靈動,讀者也跟着長吁一口氣,放下心來。孩子活潑健康地長大了,求學和成長之路處處有鮮花和掌聲,如今已經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碩士研究生了,母親的文字里又充滿着喜悅和驕傲,簡直溢於言表了。這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沉動人的愛,如大海深沉的藍色,溫柔深厚,讓人沉醉。

其實細緻說來,閃爍在這本文集故事裡的,還有羞怯的粉,赤誠的金,成熟的紫,炫目的橙等多種色彩,簡直可以用多姿多彩來形容。但侄兒宇的人生遺憾,父母爺爺等親人的疼愛,教書育人、女兒培養的驕人成績,是各種色彩的主調。所有這些色彩的文字都指向一個方向,那就是愛,是作者對故土文字真摯的愛,對家鄉生活故事的再回望、再觀察、再思考。是對鄉土文學經驗的尊重,更是當今鄉土文學創作的又一亮點,值得欣賞

讀《一片冰心》的這本散文集,我仿佛看到作者鄧貴環在擷一縷鄉土文字寫歲月,她的文字引起我的共鳴。[1]

作者簡介

蔡漢順,廣東省揭陽市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