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攝氏溫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攝氏溫度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攝氏度,為溫標單位,是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於1742年提出的,其後歷經改進。攝氏度的含義是指在1標準大氣壓下,純淨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攝氏度,水的沸點為100攝氏度。

攝氏溫標(C)的溫度計量單位,用符號­°C表示,是世界上使用較為廣泛的溫標之一。攝氏度現已納入國際單位制(SI)。 T(K)=t(°C)+273.15,T為絕對溫標。

18世紀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在1742年創立溫標時,為了避免測量低溫時出現負值,以標準大氣壓下的水的冰融點為100度,沸點為0度 。當時沒有°C符號。這個規定和現行的攝氏溫標剛好相反,在使用中,人們感到很不方便。

後來的一些科學家,將其改為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定為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度,其間分成100等分,1等分為1度。其中著名博物學家卡爾·馮·林奈也使用了這種把刻度顛倒過來的溫度表,並在信中宣稱:「我是第一個設計以冰點為零度,以沸點為一百度的溫度表的。」但這種說法得不到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認可,這種溫標曾經被稱為攝氏溫標(又叫百分溫標)。現在為了計算方便,將1K=1°C。為了紀念和表彰安德斯·攝爾修斯的貢獻,1954年的第十屆國際度量衡大會特別將此溫標命名為「攝氏溫標」,用他的姓氏的第一個字母"C"來表示。

溫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用來量度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的一個物理量。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華氏溫標(°F)、攝氏溫標(°C)、熱力學溫標(K)、列氏溫標(°Ré)、蘭金溫標(R)和國際實用溫標。從分子動理論的觀點看,溫度是物體分子平均運動動能的標誌。溫度是大量分子熱運動的集體表現,含有統計意義。但對於個別分子來說,溫度是沒有意義的。

單位換算

攝氏度,用符號℃表示,是攝氏溫標(C)的單位,攝氏溫標(C)與華氏溫標(F)的換算式是:

C=(F-32)÷1.8,F=1.8×C+32

比如:

0 °C=(1.8×0+32)°F=32 °F

30 °C=(1.8×30+32)°F=86 °F

104 °F=[(104-32)÷1.8]℃=40 °C

320 °F=[(320-32)÷1.8]℃=160 °C

1°C=33.8°F(華氏度)

1°C=274.15K(開氏度)

1°C=493.47°Ra(蘭氏度)

1°C=0.8°Re(列氏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