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搔首問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搔首問天》古琴曲,又名天問,戰國屈原作。其節奏抑揚頓挫,其神韻諮嗟浩嘆,一片孤忠。前五段步步催急,不勝悲憤之懷,六段以後句句跌慢,漸歸和緩。可知事當無可如何之會,惟有反己自修而已,天可問乎,警醒道人識[1]

簡介

最早見於《五知齋琴譜》,表達了一種憂抑悲憤的情緒

此曲初見於《五知齋琴譜》(清徐琪撰於1722年),但正名作《秋塞吟》。三個曲名雖同為一曲(曲調大同小異),但解題內容卻迥然不同。今山東諸城派按《搔首問天》詮釋音樂。《梅庵琴譜》(王燕卿傳譜,徐卓編述)在其後記說:「本曲即《離騷·天問》篇之意。內容極盡憂抑悲憤之情。」

第一段,泛音由高音區移向中音區,並轉入低音散音、自由跌宕的旋律,音區大幅度的音變化,給人以孤高曠達之感。此後,旋律在中、低音區徘徊,音調起而又伏,第三段反覆吟嘆,猶如「低徊窮思,不得申訴之苦,及俯仰哀號無可奈何之慨」(《梅庵琴譜·搔首問天·後記》)。第四、五、六段中,旋律多次沖向高音區,表達了「或仰天長號,或俯首深思」的情緒。第七、八、九段連續快彈,一氣呵成,有「悲憤欲絕之勢」。全曲以無可奈何抑鬱之情而終結[2]

題解

又名《秋塞吟》、《水仙操》。此曲初見於《五知齋琴譜》(清徐琪撰於1722年),但正名作《秋塞吟》。三個曲名雖同為一曲(曲調大同小異),但解題內容卻迥然不同。《秋塞吟》為秋天塞外之感,《水仙操》解為伯牙海上待師之際,為天風海濤所感。《搔首問天》有解為屈原深切憂國憂民之感。三者相去甚遠,必須明辯方可恰當以對。今山東諸城派按《搔首問天》詮釋音樂。《梅庵琴譜》(王燕卿傳譜,徐卓編述)在其後記說:「本曲即《離騷·天問》篇之意。內容極盡憂抑悲憤之情。」梅庵壓軸之曲,傳為春秋屈原所作,取《離騷·天問》意。內容極盡憂抑悲憤之情,而有低徊窮思不得申訴之苦,及俯仰哀號無可奈何之慨。這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第一段,泛音由高音區移向中音區,並轉入低音散音、自由跌宕的旋律,音區大幅度的音變化,給人以孤高曠達之感。此後,旋律在中、低音區徘徊,音調起而又伏,第三段反覆吟嘆,尤如「低徊窮思,不得申訴之苦,及俯仰哀號無可奈何之慨」(《梅庵琴譜·搔首問天·後記》)。第四、五、六段中,旋律多次沖向高音區,表達了「或仰天長號,或俯首深思」的情緒。第七、八、九段連續快彈,一氣呵成,有「悲憤欲絕之勢」。全曲以無可奈何抑鬱之情而終結。

視頻

搔首問天 相關視頻

琳碧閣古琴集--《搔首問天》王永昌
劉善教《搔首問天》

參考文獻

  1. 仰天長號,俯首深思,騰訊網, 2020-3-31
  2. 《搔首問天》古琴曲介紹 ,新浪博客,201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