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揭秘王熙鳳背後隱秘的歷史人物是誰?

王熙鳳

來自網絡的圖片

揭秘王熙鳳背後隱秘的歷史人物是誰?王熙鳳是《紅樓夢》小說人物,但是細讀紅樓夢就會發現,王熙鳳寢居飲食背後隱秘一段歷史故事。紅樓夢從第六回正式開始,劉姥姥一出場就將其重要人物王熙鳳引了出來。在一個特定的時期,作為一個家族的代表,王熙鳳是賈府的標誌,是賈府的象徵,鳳姐的興衰起落也就是賈府的興衰起落。賈府在由盛到衰的整個過程中,在每一個階段,首先必然要在鳳姐身上做出反映,鳳姐簡直可以說是賈府盛衰的一隻溫度計、晴雨表。也是貫穿紅樓故事始終的人物。紅樓夢作者花費大量筆墨描寫,可見作者的立意深遠。[1]

劉姥姥一進榮府等見鳳姐時,鳳姐的自鳴鐘敲響了八、九下,就是巳時(見脂批),意思是說賈家正處在鼎盛的時期。這時的鳳姐集權勢、富貴、榮耀於一身,正象她的自鳴鐘那樣,轟轟烈烈,不可一世。劉姥姥的女婿王狗兒家,歷史上曾與金陵王家有過一點「繞脖子」的關係,就是王狗兒的爺爺,在北京做小京官時,與金陵王家王熙鳳小姐的做大京官的爺爺,曾在同一個衙門裡供職,王狗兒的爺爺因為貪王熙鳳的爺爺的勢利,「便連了宗,認作侄兒」,於是王狗兒的爺爺成了王熙鳳的爺爺的「本家」。劉姥姥沒忘記這層關係,生活揭不開鍋時,劉姥姥於是就利用這種關係到賈府去求得錢財。

劉姥姥隨身帶着板兒進賈府,「那板兒才五六歲的孩子一無所知,聽見劉姥姥帶他進城逛去,便喜的無不應承。」

歷史曾這樣記載,清朝入關後的首位皇帝是愛新覺羅 福臨(1638年—1661年),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襲皇位,年僅六歲。1644年改元順治,同年九月由孝莊皇后帶領從瀋陽遷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位於北京紫金城的武英殿,十四歲(1651年)親政。

順治皇帝當年由孝莊皇后帶領從瀋陽遷都北京時,僅僅是個孩子,對於遷都的意義可以說一無所知。孩子貪玩是天性,換個環境如同出遊,當然「便喜的無不應承」。

歷史與紅樓夢就是這樣巧合,這實際上,反映的就是清朝建立的歷史。

劉姥姥進榮國府首先找周瑞家的,寓意清朝入關是順應天意。而後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由於劉姥姥的女婿王狗兒家,歷史上曾與金陵王家有過一點「繞脖子」的關係,還是滿載而歸,王熙鳳對劉姥姥的小施慷慨,最終目的是希望劉姥姥拿着錢回去做一些小生意,不要再來了。寫的就是雍正原諒曾靜的一段歷史吧。

歷史記載,雍正皇帝在臨終前曾經下了一個命令:善待曾靜。曾靜看到自己相安無事,因此十分感激雍正的不殺之恩,回到到了老家做起了教書先生。

晚年的曹雪芹,窮愁潦倒「滿徑蓬蒿」「舉家食粥」,紅樓夢便真實再現了掌管賈府大鍋飯的管家王熙鳳的飲食:「只吃燕窩粥,兩碟子精緻小菜」,每日分例菜已暫減去。鳳姐是賈府的標誌,說明賈府的日子大不從前了。

歷史上雍正皇帝素喜清淡,「御膳」常常是以燒豆筋、炒豆芽等幾個素菜,加一碗糙米飯,哪怕是掉一個飯粒都要撿起來吃掉。當看到御膳房將剩下的「御膳」統統倒掉時,十分的憤怒,立下了嚴格的規定:用過且沒有用完的,分與下人享用;沒有動過的則回鍋熱熱下頓再吃;那些發了霉的剩飯也不允許扔掉,通過晾曬,作為禽畜的飼料。違者將受到嚴厲的處罰。

由於康熙朝的國庫有限,加上連續的西北用兵,雍正皇帝面臨着巨大的財政困難,為了節約開銷,雍正皇帝曾諭旨後宮一兩年內不得增加衣物,導致了皇子都穿補丁的衣服。

浙江巡撫李衛進京見到此景都感嘆皇帝太過寒磣,雍正皇帝則笑答:「朕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何物不可求?何膳不可進?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啊!」雍正皇帝還告戒大臣:「世人無不以奢為恥,以勤儉為美德,若諸臣以奢為尚,又何以訓民儉乎?」

雍正皇帝自己勤儉,帶動了官場勤儉的良好風氣,在賑災的問題上,雍正皇帝諭旨:「浮筷落人頭。」正因為雍正皇帝的勤儉、整治吏治,雍正朝的國庫比剛接手時增加了十倍,歷史學家評價雍正朝「無官不清。」

在故宮博物院的養心殿右側有間暖閣,是按照雍正皇帝的南書房原樣複製,僅有一榻兩凳,非常儉樸。牆上掛着一副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以天下奉一人。」為雍正皇帝親書。

麗華心語:現在的故宮博物院養心殿還保留着雍正皇帝時的原樣。如此布置充分展示了雍正皇帝的勤政、簡樸,歷史對雍正皇帝的認可。

王熙鳳背後隱秘的歷史人物主要是雍正皇帝,「只吃燕窩粥、兩碟子精緻小菜」,恐怕就是雍正皇帝的平時「御膳」:那碗糙米飯、燒豆筋、炒豆芽。[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