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揭秘哥倫布航海的真實目的:目標並不是發現新大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哥倫布

來自網絡的圖片

揭秘哥倫布航海的真實目的:目標並不是發現新大陸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他發現新大陸的事跡為人們所熟知。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為哥倫布節,用以紀念他到達美洲的歷史之旅。然而一直以來,人們對他的功過是非褒貶不一。[1]

若是將他死後編就的傳奇,以及他出於個人目的的記錄打些折扣,還是有可能重建哥倫布海上探險之旅的一些原貌的。

以下內容,可能會推翻你對這位航海家的一貫想象。也許,傳統中那個堅定不移、目標明確的哥倫布並不盡準確。

我們希望通過不同的側面,還原那些隱藏在航海行為之下的野心,以及可能被忽視的哥倫布的「另一面」。

故弄玄虛者對哥倫布着迷,他們不願相信顯而易見、無可爭辯的文獻,出於自己的偏見,編造他們自己想象的哥倫布。把哥倫布說成了猶太人、西班牙人、波蘭人、斯堪的納維亞人,甚至是蘇格蘭人,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事實上,哥倫布的身份非常清楚。哥倫布出生在一個鬧哄哄、生活艱苦的大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熱那亞紡織匠。

如果不承認這樣的事實,就無法理解哥倫布。他成為探險家的原因正是在於他渴望擺脫出身限制,獲得更多的社交機會。

對於像哥倫布這樣雄心勃勃、渴望成為社交新貴的人來說,只有三條向上的階梯:戰爭、教會以及海洋。

航海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特別是對於他這樣一個來自熱那亞的航海社群的男孩更是如此。從事這一行業,工作和賺錢的機會都相當多。而且,海上的騎士浪漫主義也激勵鼓舞着他。

15世紀70年代,哥倫布在為一家熱那亞商人採購糖的過程中,熟悉了地中海東部和非洲大西洋的水域。

同時,哥倫布還經常會去聖港島,收集有關亨利王子世界的零星資料,那裡,他遇到了他未來的妻子,前面也說過她是亨利一個老友的女兒。

哥倫布制定穿越西部大洋計劃之時,他已經了解到有關大西洋的兩個關鍵點:在加那利群島所在的緯度有東風,向北有西風帶。這兩個因素使他的環球旅行成為可能。

1486年前,除了一些不太可靠的資料外,沒有任何確切證據表明哥倫布有什麼航行計劃。他自己心裡也沒有什麼明確的計劃。

和任何一個優秀的銷售員一樣,哥倫布會根據受眾的喜好隨時進行調整。對一些人,哥倫布建議尋找新的島嶼;對另外一些人,他建議尋找某古代文學作品中猜測位於大西洋深處的「未知大陸」;而再對另外一些人,他則贊成尋找通往中國及東方富庶貿易的捷徑。

歷史學家在解決這些矛盾之處時,陷入一團亂麻。然而,事實上解答哥倫布計劃的目的地之「謎」很簡單:這個目的地一直在變化之中。

傳統中那個堅定不移、目標明確的哥倫布並不盡準確。事實上,對哥倫布來說,他將去向哪裡遠沒有他是否能夠到達社會更高層重要。

在哥倫布和有可能為其慷慨解囊的王室贊助人,以及採取何種方式跨越大西洋的談判中,哥倫布對貴族地位和豐厚回報一直都是極力要求

然而,15世紀80年代末,他一直找不到資助卻也不僅僅是因為他貪得無厭的要求。在多數專家看來,他所提出的目標沒有一個值得投資。

新的大西洋群島也許確實存在,但是即便開發更遠的島嶼,即便在那裡適合培育糖或其他有大量需求的產品,也較難獲利。

找到未知大陸,即地理學家所說的對跖地的可能性似乎很小。古代地理學不認為有這樣的大陸存在。即便這塊大陸真的存在,和開闢一條通往亞洲和東部大洋、有大量好處的新路相比,也很難看到它有何好處。

最後,船隻穿越大西洋到達亞洲的想法在當時也完全不可能實現。世界太大了。從歐洲取道西行,亞洲實在是太遠了,那時沒有船只能夠承擔那樣的航行,在距亞洲還有千里萬里的時候物資就會耗盡,飲用水也已發臭了。

然而,15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少數專家開始考慮,地球要比之前想象的小。馬丁·貝海姆是紐倫堡的宇宙學家,他在1492年製造了現存世界上的最古老的地球儀,他是也有同樣的想法的人士之一。

因此,到1492年時,哥倫布已一心一意地計劃前往中國的探險,且下定決心實現這一目標。他遍讀地理書籍,尋找世界並不大的證明,然後因為誤讀了大量數據,並曲解了另外的數據,他理解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小:至少比現實中的地球小了20%,他還爭論說傳統上人們對亞洲向東擴展的範圍有所低估。

他得出結論:「用若干天」就能從西班牙航行至亞洲東部邊緣。於是,在許多失敗和一輪又一輪的推銷之後,他憑藉西航至中國的計劃拿到了贊助。按計劃中途也許在日本,也就是被人們稱作「Cipangu」的地方停靠,馬可·波羅有所誇張,說那裡在中國之外深入海洋1500英里的地方。

最終對哥倫布委以重任的贊助人相信他嗎?沒有文獻提到過,阿拉貢和卡斯提爾國王費迪南德和王后伊莎貝拉與哥倫布有一樣的想法。

委任上說的是「汪洋大海中的諸島嶼和諸大陸」。兩位君主給他帶上的信中含含糊糊,題款上是「尊貴的君主,我最親愛的朋友」,哥倫布一心想把這封信交給中國的統治者。

當哥倫布的探險很明顯不直接花國王、王后的錢時,似乎沒有理由不讓哥倫布出航去試試看會發生些什麼(至於從前的無稽之談,說伊莎貝拉典當自己的珠寶資助哥倫布探險,則又是另外的神話故事了)。

選擇從帕洛斯出發是決定哥倫布事業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比這更為重要的是哥倫布決定經加那利群島航行。在某種程度上,他的這個選擇很簡單:當時大多數世界地圖都把中國的重要港口廣州繪製在群島的同一緯度上。

但除此以外,還有另外一個,也許更重要的原因:風系的特點。加那利群島橫跨東北信風,在隨時可用的洋流之上。

對於一個有足夠膽量敢於順風航行,或者有足夠知識知道是在順風航行的航海家來說,仍有機會能在返航時找到合適的風,找到理想的穿越群島的西向快速航路。

穿越整個信風走廊需要過人的勇氣,沒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寬,也沒人知道穿過它之後有些什麼。這個讓人躍躍欲試的空間在地圖上,或是空白,或是裝點着想象中的島嶼,或是被一塊地理學家想象中的未知大陸占據着……[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