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提拔與能力(劉文華)

​​​​​​​​​提拔與能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提拔與能力》中國當代作家劉文華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提拔與能力

在機關,提拔最為敏感和觸動神經。每次有人提拔,機關就像過年一樣喜氣洋洋。推薦、考察、公示、談話、祝賀、送行,一套程序下來,被提拔者如履薄冰和歡欣鼓舞,未提拔者信心滿滿和期待有加。提拔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不可能皆大歡喜,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機關,似乎能人特別多,年年有人提拔。運氣好的年份,一年能提拔好幾撥,人員一茬一茬進出。

也有死水一潭的機關,連續幾年無人提拔。這類機關,不是無能人,而是無足輕重,或者一把手無能為力,在上面說不上話。機關重要不重要,一把手活動能力強不強,關鍵的考量因素在是否提拔人,提拔多少人。有的機關一把手,似乎活動力很強,但他只為自己活動,從不替下屬着想。曾有一位領導,先後在好幾個部門、鄉鎮做一把手,經常標榜自己推薦提拔了多少人,細細扒排發現,他從未推薦提拔過任何人。跟着這樣的一把手干,能力再強,成績再大,上面也不會覺察,即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多在本單位落得個好名聲,其他什麼也沒有。

有人也許會問,你滿腦子提拔,是不是思想覺悟太低了?一點也不低。我在機關三十多年,遇到太多所謂思想覺悟高的人,在提拔面前,他們都是寸土必爭,甚至千方百計。也有極少數機關人員口頭上對提拔表現得十分無所謂,但骨子裡完全不是這樣。無所謂都是表象,有所謂才是真象。如果哪位機關先生被假象迷惑,信假為真,你就上當了。所以,在機關,很多善良的信假為真者,經常被刁鑽的以假亂真者迷惑,甘願做他們的陪襯和梯子。

每次提拔測評,那些對提拔裝得無所謂的人,都在暗地裡積極打探、活動,或打電話、或上門說好話,或主動發香煙,讓別人在測評表上為自己打鈎。意志不堅定的機關人員,雖然認為某人不行,不應提拔,但被三言兩語恭維話和一兩根香煙弄得暈頭轉向,手中唯一的打鈎權情不自禁就打給了說情打招呼者。所謂憑本事謀求提拔者,一不打招呼,二不發香煙,想硬碰硬測評得高分,就有些天真可愛,他們常常得票很少,名落孫山。測評結果出來,他們就坐在那裡發愣自問:我這麼優秀,大家為什麼都不打鈎?而說情打招呼者,測評得票出人意料的高。其實,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因為,世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意料之外。感到意料之外,皆因不明原委。辯證法說,凡果必有因,只不過有些因顯而易見,有些因不易發現而已。

也有機關一把手,在考慮自己的同時,適當考慮一點下屬。他們一邊為自己升遷奔走,一邊為下屬提拔做工作。他們不怕下屬超過自己,就怕下屬不如自己。他們不做「武大郎開店」的事,發現哪位下屬「前途無量」,就多方舉薦。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有的機關一把手,自己年齡偏大,提拔無望,就想方設法為下屬架梯搭橋。這樣的機關一把手,離職後還有人惦記,無論走到哪裡,總有人理睬和尊重,從不被冷落。在這樣的機關工作,哪怕多吃點苦,多做點事,總有個盼頭或說法。只要不犯錯誤,不讓領導感到討嫌,論資排輩,按部就班,總能等個一官半職。

被動等來的提拔與主動爭取的提拔速差較大。爭取提拔,速度較快。看提拔官員簡歷發現,做到高位的,一般一兩年就上一個台階,最多不超過三年,提拔快的時候,八到十個月就動一次。那些想硬碰硬等待提拔者,難有進展,干到退休,最多混到中層正職,造化好一點的,能混到部門副職,那就相當有成就感了。現在推行職級並行,實職上不去,達到一定任職年限,可以上一級虛職,享受更高一級的工資、獎金待遇。虛職最多上一次,不可能上兩次。虛職高低,最終以實職為基,最根本的還是實職要上去。實職上不去,虛職也高不到哪去。

按提拔機會多寡,機關被分成三六九等。這種分等,不能明說,只刻在機關人員心裡,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好的機關,也就是經常提拔人的機關,大家都挖空心思往裡鑽。一下子調進有困難,就先抽用或借用,等有人提拔走了,編制、位置空出來,再伺機調進。調進之後,埋頭苦幹幾年,再被重用或提拔出去,後面的路就看自己怎麼走了。

提拔與體育比賽一樣,也會殺出「黑馬」。那些十分看好,炙手可熱,呼聲很高的待提拔者,民間早有揣度,坊間也有傳聞,山雨欲來風滿樓,但有時雷聲大,雨點小,遲遲不見動靜。相反,不被看好的,不露聲色的,甚至能力一般的,突然之間,考察組就來了,走完程序後,立馬提拔上任。最煎熬人的是,內定方案里,自己在提拔之列,小道消息也已傳出,考察組卻遲遲不來,又不知道什麼原因。是不是有來信來訪?是不是哪位領導不滿意?是不是決策層意見不統一?總之,不明就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考察組從天而降,以為自己能大功告成,一錘定音,但發現不在考察之列,等待和煎熬成為無花果。

在機關,一說某人提拔,大家都自然而然想到此人一定能幹了不得了。提拔與能力究竟有沒有關係?理論上講,有很大關係,但觀察下來,有時似乎關係又不是太明朗。很多大家公認為有能力的人,提拔並不怎麼快,而那些能力不怎麼樣的人,卻常被提拔。我的一位同學,二十多歲就做副局長,按照當時的提拔速度推算,現在應該在中央工作。令人十分奇怪的是,直到臨近退休,他還是副局長。這就牽涉到一個現象,提拔除了能力因素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也有另外一種極端觀點:一聽說某人提拔,都不從人家能力上分析原因,都從關係角度看問題,甚至盲目瞎猜和追根求源,這個關係究竟是誰?無非從提拔者的做大官的親戚、朋友、同學、戰友等圈子裡扒排,只要發現蛛絲馬跡,就立即妄下結論:一定是某某幫的忙。

在機關,究竟什麼是能力?看法也不完全一致。能力好比大象,對能力的看法好比盲人摸象,各人都說摸到了大象,實際摸到的卻是大象的某個部位。有人認為,能說會道就是能力,但太能說會道,往往又禍從口出。有人認為果敢堅決就是能力,但過於果敢堅決,常常團不住人,把班子搞得人心渙散。能力也與工作崗位和工作內容相關,適合的人在適合的崗位,才能體現出能力。一名村主任,也許能力很強,但如果讓他指揮導彈發射,也許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一名導彈專家,科研能力也許很強,如果讓他領導村委會,也許會無從下手,把村委會搞成一盤散沙。

也有人把能力與專業混為一談。

專業強的確是能力強的一個方面。如果你研究新冠肺炎,沒有病理、醫藥、生化專業能力,研究好比緣木求魚。但在機關,似乎不需要太多的專業。衛生局長不懂衛生,統計局長不懂統計,是常有的現象。記得我剛畢業時,幹部「四化」要求里有一條專業化。言下之意,機關人員都要有專業知識,專業部門儘可能讓專業人員管理。但有的專業人員,雖然專業很強,但缺乏領導能力和方法。有的專業人員,過於書生意氣,性格怪癖、思維狹隘、難以溝通,不太適合機關工作,更不適合領導工作。

能力的確是一個讓人捉摸不透的特質。

每當更換新領導,機關人員最關心的是新領導的能力如何。新領導第一次開會講話,尤其即席講話很關鍵。即席講話水平,是下屬判斷新領導能力強不強的首要標準。機關人員都不喜歡聽領導讀稿子,大家認為,稿子不是領導自己寫的,不能反映領導水平,只能反映秘書的水平。即席講話,沒有稿子,現場發揮,領導思維如何、邏輯如何,口才如何,一聽就能聽出來。所以,很多口才不好、即席講話不行的領導,無論開什麼會,都讓秘書為他準備稿子,離開稿子,就像瞎子離開拐棍,寸步難行。這樣的領導,常被下屬看輕。提起這樣的領導,大家都直搖頭表示否定。

也有讀稿子都讀不好的領導。

有的領導,可能語文基礎不好,讀稿子經常讀錯字。特別是開大會,有時還現場直播,讀稿子讀錯字,的確大煞風景,影響領導威信。有的下屬或民眾甚至以偏概全:稿子都讀不好,還能做什麼?平心而論,稿子讀不好,的確不等於工作做不好。但大家都這麼認為,眾口鑠金,很多優秀的領導,光輝形象被幾個錯字破壞殆盡,有些因小失大。我剛畢業時,遇到一位十分能幹的領導,但文化不高,據說初中畢業,讀稿子經常讀錯字。有一次開會傳達公安局文件,為了保護野生動物,公安局發文要求收繳獵槍,這位領導傳達文件時,將「獵槍」讀成「錯槍」,參會人員紛紛納悶和不解,在台下竊竊私語:「錯槍」是什麼槍?怎麼沒有聽說過?這位領導聽到台下議論,很是生氣,就抬高嗓門大聲強調說:有的同志,怎麼連「錯槍「都不知道呢?也太孤陋寡聞了吧?我在這裡鄭重強調,「錯槍」就是打獵的「錯槍」。根據公安局通知要求,私藏「錯槍」的,七日以內主動上繳,如果隱藏不繳,一旦發現,立即沒收,毫不含糊,還要罰款。台下頓時哄堂大笑,這位領導被大家的笑聲搞懵了。

有的機關,領導能力差,工作做不起來,下屬只能幹着急。好在機關工作不是一個人做的,而是大家做的,即使個別領導能力差些,天也塌不下來。有的機關,一把手能力弱,像個稻草人,隨風擺手,完全由副職和下屬控制,被牽住鼻子走。這樣的機關,表面上有一把手,實際上一把手形同虛設,副職因此乘虛而入,把持政務。有的機關,一把手說了不算,二把手或三把手說了才算。專業性較強的機關,一把手對業務、政策和法律不精通,吃不透,拿不准,心中沒底,只能事事求助於副手和下屬。副手和下屬說什麼,一把手就做什麼,形成本末倒置的領導格局。也有完全相反的機關,一把手能力太強,加上主觀武斷,大事小事一把抓。這樣的機關,副職和下屬都不敢擔當,遇事推諉等待,靜觀其變。這樣的機關,不出事便罷,一旦出事,副職和下屬都將責任往一把手身上推,自己反而落得乾淨和輕鬆,何樂而不為呢? [1]

作者簡介

劉文華,男,法律碩士,律師,英語翻譯,鹽城市詩詞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