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推拿(小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推拿》為作家畢飛宇所作長篇小說,全書近八十萬字,獲得2011年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小說《推拿》講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師內心深處的黑暗與光明,這是國內少有的以盲人群體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也是被譽為「最了解女性的男性作家」的畢飛宇首次涉足盲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的出版為全社會更好地了解盲人這一特殊群體提供了一個範本。畢飛宇在《推拿》中以很小的切口入手,以一個推拿店裡一群盲人的生活為中心,去觸摸屬於黑暗世界中的每一個細節,並對盲人獨特的生活進行了透徹、全面的把握。 《推拿》是一部特殊的小說,它擁有超乎一般的細緻綿密的語言,令人驚訝的敏感糾結的情感,小說外表沉默、內心絢爛;它平緩多過激烈,溫情多過殘酷,卻又讓無奈與悲涼相伴相生。就像一條靜默的河流緩緩流過,有漩渦,也有溫度,夾雜着無奈也攜帶着滄桑。 被譽為「最了解女性的男性作家」的畢飛宇首次涉足盲人題材的寫作,摒棄了同情與關愛,本着對盲人群體最大的尊重與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師獨特的生活,細微而徹底,真正深入到了這部分人群的心靈。書中強調,和正常人一樣,殘疾人、盲人有着和我們一樣的愛恨情仇和酸甜苦辣,有着同樣需要尊重和關注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推拿》最大的意義在於,寫出了殘疾人的快樂、憂傷、愛情、欲望、性、野心、狂想、頹唐,打破了我們對殘疾人認知的情感牢籠。 由此引發讀者對於盲人這一特殊群體、對於我們正常人人生的深刻反思。 在《推拿》寫作中,畢飛宇摒棄了傳統習慣中對特殊群體「自上而下的悲憫與同情」,本着對盲人極大的尊重與理解,站在盲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世界,進而細微徹底地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師獨特而真實的生活,真正深入到了這部分人群的心靈。 畢飛宇的長篇小說《推拿》出版後連獲《小說選刊》首屆「中國小說雙年獎」、《人民文學》獎、新浪「年度作家」、《當代》年度最佳長篇小說、台灣省《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推拿》獲得2011年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推拿》對盲人世界的描摹徹底而又生動,有效地發掘並呈現了新的人際。作品彰顯了畢飛字的小說功力,開闊,深邃,從頭至尾洋溢着令人沉醉的「體溫」。

作者簡介

畢飛宇,男,1964年1月生,江蘇興化人。1987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現揚州大學)中文系,著名作家、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獲文學學士學位,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作品曾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 2017年8月21日 ,榮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總領事阿克塞爾科瑞歐為畢飛宇授勳。 2005年是畢飛宇原創長篇小說的豐收年。在一眾一線作家各自推出長篇新作之後,以中短篇小說知名的畢飛宇在時隔8年之後,推出了自己的首部長篇《平原》。這本小說自然也被看成畢飛宇的轉型之作,《平原》在畢飛宇的創作中表現出來的延續性要大於標誌性。 2017年6月25日,畢飛宇研究中心在揚州大學正式揭牌。 1、《哺乳期的女人》 2、馮牧文學獎(獎勵作家) 3、三屆小說月報獎(《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 4、兩屆小說選刊獎(《青衣》《玉米》) 5、首屆中國小說學會獎(獎勵作家《青衣》《玉米》) 6、兩屆魯迅文學獎(《哺乳期的女人》《玉米》) 7、2004年,畢飛宇首次參加巴黎書展,並獲評最受法國讀者歡迎的中國作家 8、2009年,畢飛宇自願放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小說家獎;

內容預覽

散客也要做,和常客以及擁有貴賓卡的貴賓比較起來,散客大體上要占到三分之一,生意好的時候甚至能占到一半。一般說來,推拿師們對待散客要更熱心一些,這熱心主要落實在言語上。——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生意經了,和散客交流好了,散客就有可能成為常客;常客再買上一張年卡,自然就成了貴賓。貴賓是最最要緊的,不要多,手上只要有七八個,每個月的收入就有了一個基本的保證。推拿師們的重點當然是貴賓,重中之重卻還是散客。這有點矛盾了,卻更是實情。說到底貴賓都是從散客發展起來的。和散客打交道推拿師們有一套完整的經驗,比方說,稱呼,什麼樣的人該稱「領導」,什麼樣的人該稱「老闆」,什麼樣的人又必須叫做「老師」,這裡頭就非常講究。推拿師們的依據是嗓音。當然,還有措詞和行腔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