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接納孩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接納孩子

書名:接納孩子

ISBN:9787807639879

作者:小巫

開本:16

類型:家庭教育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定價:32.00

頁數:245頁

品牌: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語種:簡體中文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推薦

1. 暢銷書作者、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小巫的最新力作

2. 《接納孩子》對中國眾多父母教子的問題進行了系統地思考和總結,結合案例理性分析,得出了最適合中國父母親 培養傑出孩子的方法,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

如果您已 為人父母,本書涉及到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六大行為問題,讓您總能找到為您孩子量身定做的那一部分。其實,孩子諸多問題的誘因均是 心理問題所致,您每天改變自己一點點,接納孩子一點點,孩子會跟着擁有 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您已身為人師,本書將幫助您洞察孩子的心理,與離子快樂溝通, 有的放矢地給予孩子和家長切實有效的心理指導,收到事半功倍的精神效益。

內容簡介

從某種程度上說,父母的接納,會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接納孩子》以兒童安全感、自主意識、認知模式、社會交往、規則規範以及 性意識為主題框架,詳細論述了父母們最關心的諸多話題。它深入貫徹「學習一種方法,必須明白其中道理」的主張,以家長所思所惑所求為主線一氣呵成,真情地把孩子的天然氣質和人性底蘊昭示於字裡行間,提醒家長要正視孩子的這六大天性,學會接納孩子。   書中的大部分問題和解答,是從小巫在《 心理月刊》網站上《專家答疑》欄目里主持的 《育兒》專欄,以及她為 《父母世界》《媽咪寶貝》 《都市主婦》等雜誌撰寫的專欄文章里挑選出來的,再經過擴充解答,已不僅僅針對當事人家長和孩子,還具備了更加廣泛的意義和共性,可讓更多的讀者產生共鳴。

作者簡介

小巫,美國Rutgers大學教育學碩士, 國際母乳會哺乳輔導。近年來致力於 兒童發展、家長心理及 親子關係的研究和諮詢工作,著有 《讓孩子做主》、《 給孩子自由》、 《和孩子劃清界限》及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等暢銷書。曾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辦育兒講座,深受廣大年輕父母的喜愛。在多家育兒和時尚類雜誌及網站開辦專欄,擔任 中央電視台及 中央教育電視台等多項節目的長期嘉賓專家。

目錄

接納孩子

第一章 安全感,兒童生命發展的地基

分離焦慮來源於父母內心

「黏人」是兒童邁向獨立的第一步

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影響孩子安全感

「怕生」值得慶賀,「認生」不是錯

兒童不宜離開父母寄讀

都是寄宿的錯

面對事業和分離

從成人那裡找原因

婚內單親母親的困惑

降低行為標準,一切雲開霧散

高標準嚴要求是安全感的死敵

為了減壓會吃手

不要強迫孩子迎合成人

好勝心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被迫去「偷」 媽媽的愛

不要對着孩子表揚其他孩子

捍衛孩子的安全感

第二章 叛逆, 兒童情商發展的過程

「不聽話」是成長的表現

寶寶為什麼會 發脾氣——認識兒童的「怒」

請留在他身邊

尊重孩子的選擇

寶寶怕醫院,媽媽有對策

壓力導致「退化」

負面情緒是成長必經之路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遭遇秩序感

孩子懦弱的根源

孩子說「狠話」的背後

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

認識孩子的本性

叛逆是有獨立意識的表現

暴力≠權威

孩子的發展要順其自然

讓孩子做生活的主人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是什麼樣的人

第三章 玩耍,兒童認知發展的途徑

貪玩是兒童天性

對身體的探索是最基本的 智力開發

花樣翻新才玩得久

文摘

第一章 安全感,兒童生命發展的地基

眾所周知,蓋房子需要先打地基。房子蓋得越高,地基越要打得深而穩。換句話說,地基堅固而牢靠,房子也會矗立得良久,不怕風吹雨打。反之,如果地基不牢固,那麼房子就會搖搖欲墜。

人的生命也需要牢固的地基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這個地基是在人出生之後頭幾年建築起來,影響這個人一生的身心健康。這個地基的名字叫做「安全感」。

理解安全感並不難。就拿最基本的生活起居來說,我們必須知道腳下的土地是結實的,不會鬆動和坍塌,才敢放心地邁出腳步去走。我們知道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沒有戰亂沒有暴動,我們沒有生命危險,於是我們敢到外邊去遊逛辦事。這種安全感是存在我們腦後的,平常並不會浮現於意識層面,我們習以為常。

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最基本的安全係數,如果我們感覺腳下的路松松垮垮、隨時可能塌陷,如果我們看到窗外亂七八糟、人們面目猙獰、爭鬥得你死我活,那我們絕對不敢邁步,不敢出門。

對於兒童來說,什麼是安全感呢?就是對世界對人間的基本信任。兒童必須懷有這樣的信念:「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賴的。」才能獲得生存的動力、勇氣和毅力。

安全感好的兒童內心堅信:「我是可愛的,我是被愛的,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我有能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兒童最初的安全感是從哪裡來的呢?它來自於養育者。養育者(主要是母親)對孩子需求的反應必須是及時的、可靠的、始終如一的、預料當中的,兒童才能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善良的,同時兒童也在自我規範當中建立對自己的基本信任。有了這兩個基本信任,兒童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自己是可愛的、受到保護的,從而建立起生命的意志力。給孩子安全感不僅要給予他們恰當的愛,也要給予孩子恰當的規則,他們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堅實可靠的。

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着:安全感充足,兒童才能發展自己,不會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擾,也不會遇見困難輕易放棄努力。一旦確認他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兒童就可以繼續發展自己,不會再浪費精力和時間去獲得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總是感覺到世界是有危險的、父母是不愛自己的,覺得會被父母拋棄。他總是在想辦法證明:父母是愛我的、他們會照料我、不會拋棄我。

父母怎樣給孩子安全感呢?有以下幾件事情我們要做到:

1、 長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2、 不批評、責備、懲罰孩子,而是欣賞、鼓勵、支持孩子。

3、 不要挾、威脅孩子,不從身體和感情上拋棄孩子。(不說「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或者「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

4、 鼓勵孩子獨立,接納孩子個性。

5、 給孩子樹立恰當的規則。

6、 修煉自己,以身作則。

事實上,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充足。父母相信自己、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獲得堅實的安全感。

怎樣判斷一個孩子安全感好不好呢?首先,孩子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的關係。安全依戀的孩子不是沒有分離焦慮,不是一下子獨立不需要父母。很小的孩子不在意父母去哪裡了,媽媽走掉他都沒反應,這不是安全感好,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安全依戀的孩子在父母離開時會表現出焦慮,但不是生離死別那種絕望式的哭鬧,他們會逐漸平息;在父母返回時他們會很樂意看到父母,跟父母親熱一番之後再鬆手去做自己的事情。

安全感穩固的兒童有以下特點:他們不隨意冒險,不在馬路上亂跑,每到一個陌生之處也不會一下子闖進去,而是沉穩地觀察環境,慢慢地融入。他們與父母的關係是依戀式獨立,他們很自信,不怕犯錯和失敗,樂於分享與合作,不以競爭獲勝或物質占有定義自身的價值,不怕不同意見,不刻意逢迎。

安全感缺乏的兒童則有以下的表現:他們要麼過度怯懦,要麼膽大妄為,不顧自身安全。他們要麼過度粘人,要麼過度獨立;他們不願意獨立解決問題,而是依賴他人的幫助;他們迷戀物品,渴求物質滿足,離開慰籍物就六神無主、寢食不安;他們不敢參與競爭,或者不能接受失敗;他們不願意接受不同意見,而是要求大家必須跟他意見統一。 安全感是人類兒童身體、情緒、認知發展的基礎,沒有安全感,其他的一切都好比空中樓閣,也許看上去很不錯,但卻缺乏根基,不堪一擊。

分離焦慮來源於父母內心

我的寶貝現在1歲又1個月了,最近在我和他爸爸早上出門上班的時候明顯的表現出焦慮不安,一定要我抱,不讓放下,好像知道我們這一走就得晚上7點多才能回家似的。今天早上也是這樣,我本來抱着他,到時間要上班了,阿姨過來抱,寶貝就開始哭鬧,我趕緊說「好吧,送爸爸媽媽上班吧,我抱你到外面去」。我和他爸爸、阿姨一起到外面後我要他自己推車子(他現在在學走路,很喜歡推車子),他不要,還是不讓我放下他。阿姨要強制抱他過去,他就開始哭,爸爸趕緊抱過來說:「我們到花園去!」這樣他才趴在爸爸的肩頭,一臉的幸福相。到了花園爸爸要把他放下了,他又開始哭鬧。

我原來覺得我寶貝的安全感應該建立得挺好的啊,從出生到現在,除了平時上班,其他時間都是和他在一起,連晚上睡覺也是我帶。周末阿姨帶他出去玩的時候,他和我分開也沒有鬧。

現在看見寶貝這樣依戀我,我心裡很難過,覺着有些對不起他。我們都是早上7點多走,一直到晚上7點多才到家啊,吃過飯,也就能和他玩一個小時,他就要睡覺了。我很矛盾,不知是不是該辭職回家帶他,這事一直讓我很矛盾。

不知道你自己看出來沒有?來信最後一段話道出了問題的實質:「我很矛盾,不知是不是該辭職回家帶他,這事一直讓我很矛盾。」一句話里出現兩次「矛盾」,可見你內心掙扎有多厲害。

一歲左右的幼兒出現分離焦慮是正常的,這是他們情感和認知發育的一個里程碑,是必經階段,是進步的表現。在襁褓期,他們以為自己跟媽媽還是一體的,這種感覺一般延續到8個月左右,也就是孩子學會爬行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在8個月學會爬、1歲左右則學會走路,從身體上可以自行遠離媽媽,也繼而從心理上開始與媽媽分離,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不同的個體。這種分離既帶給他們興奮,也帶給他們恐懼和焦慮。他們迫切地需要確認:無論離開多遠,媽媽仍然是愛他的,會照料他、保護他。而這個時期,他們對時間的概念還很模糊,不能預見未來,他們往往認為暫時看不到的東西是不存在的。而如果父母離開,寶寶會誤以為爸爸媽媽會消失不再來,因此出現分離焦慮。

寶寶能否順利地渡過這一階段,則取決於家長的處理方式和態度。任何家長都深知產假結束後開始上班的日子,跟寶寶道別是最令人揪心惆悵的時刻。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怎樣做才是有利於寶寶成長的,而不能一味地宣洩自己的情緒。 如果爸爸媽媽歡快地與寶寶道別,說完再見後乾脆地離去,寶寶在一開始肯定會哭鬧,但是日復一日的道別儀式和父母暢快的態度,以及在一定時間之後父母肯定會重現,則向寶寶反覆說明:分別雖然令人一時難過,卻也不是什麼痛斷心腸的壞事。寶寶也漸漸學會平靜快樂地向父母道別,今後和自己依戀的人道別的場面還很多呢,這只是最初的練習而已。

然而,如果父母內心忍受不了跟寶寶暫時分離,告別時成年人比孩子還痛苦,更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鬧,內心充滿矛盾、愧疚、傷痛,那麼寶寶也無法忍受這種分別,每每鬧得跟生離死別一樣。孩子的狀態往往是成年人內心狀態的鏡像,成年人內心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會是什麼樣子。成年人忍受不了與孩子暫時分離,孩子就會哭鬧不停,因為哭鬧滿足了成年人內心的需求,給他們一個理由不跟孩子分開。而在和孩子道別時,孩子的哭鬧會撕裂成年人內心深藏的傷口,也許父母在幼年時經歷過跟親人分離的傷痛,甚至感受遭到遺棄,所以今天才會如此難以忍受和孩子的分離。

從來信看得出,你們夫妻倆特別心疼孩子,寶寶一哭,大家立刻想辦法哄他,把一個簡單的告別儀式一直拖延到花園裡,還是依依不捨。這不是安全感的問題,也不是寶寶分離焦慮的問題,而是父母捨不得跟孩子道別,孩子為了滿足父母內心的需求,而表現得難分難解。我相信你們走掉之後,寶寶跟阿姨玩兒得好着呢,跟剛才的表現有天壤之別(來信能夠看出,阿姨也蠻好的,寶寶不肯跟父母分離,不是因為阿姨有什麼問題)。

你覺得工作時間長,陪孩子的時間少,對不起孩子,內心充滿矛盾,甚至恨不得辭職回家帶孩子。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你對孩子的依戀超過孩子對你的依戀,即使你辭職回家,也並非意味着將來孩子能夠和你正常分離。也許你不打算讓孩子離開你,但這是孩子的需求,他必須獨立。全職媽媽也有很多苦惱之處,對此你有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建議你先梳理清楚在分離這一事情上,哪些是你的情緒,哪些是孩子的情緒,把你的痛苦與孩子的感受劃清界限,處理好了這一關,再考慮是否辭職回家。

媒體推薦

如果您已為人父母,本書涉及到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六大行為問題,讓您總能找到為您孩子量身定做的那一部分。其實,孩子諸多問題的誘因均是心理問題所致,您每天改變自己一點點,接納孩子一點點,孩子會跟着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您已身為人師,本書將幫助您洞察孩子的心理,與離子快樂溝通, 有的放矢地給予孩子和家長切實有效的心理指導,收到事半功倍的精神效益。 [1]

參考文獻

  1. 《接納孩子》讀後感道客巴巴網,201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