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掛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掛甩是指傳統中式婚禮中,大富人家的除了像尋常人家結婚時雇有戲班婚宴中表演外,還另外加錢讓戲班在迎親隊伍中,一邊向女方家行進一邊一路表演。除了戲班外,也有雇琴女歌姬和其他歌舞表演者的。

此外,舊時中國民間婚禮十分注重吉時良辰,有些人家甚至要求須在特定的吉時良辰拜堂,如時候未到但已迎回新娘,便須等候拜堂吉時良辰。此時戲班就開始表演,以娛來賓,直至新人開始行拜堂禮。

中國古代原來禁止在婚禮上奏樂,原因是陰陽學說和樂曲有關:音樂是動的,屬陽,因而和屬陰的新娘相衝。但是實際上是人們卻接受這個原則的反面: 音樂和歌聲在營造喜慶氣氛時起了主導作用,反映了婚禮之隆重;此外,音樂還有助於區分儀式的不同階段。[1]除了前述用途之外,音樂也用於展示天人合一:用祭祀天地時所用的鑼鼓、嗩吶、笙簫均以響聲明亮為主,婚禮上用以表達人的聲音,讓天聽到,也乃顯示對天的尊重。同時,婚禮是純潔神聖的,迎娶時在祭天所用的鑼鼓所發出的巨大聲響中,寓意人的靈魂和祭天時一樣受到淨化。宋哲宗大婚時,數位官員進諫皇太后勿用樂隊,但是皇太后反對:「尋常人家娶個新婦,尚點幾個樂人」,遂下令為婚禮作曲。至此,迎娶隊伍中雇用戲班、琴師、舞姬、歌妓和其他歌舞表演者正式被歷代朝廷認可,廣為民間接受流傳。

由於雇用琴女、歌妓、舞姬或戲班在迎娶時表演需要多加倍給錢,掛甩只限於大富大貴的豪門人家。一般能雇得起戲班或其他表演者的人家也只是在婚宴上表演,並不於迎娶路上表演。但不管貧富貴賤,新郎家都須雇用鼓樂手於迎娶時吹奏以示喜慶。

樂曲

掛甩的吹奏曲牌自以降各地大都一樣:迎親出行時,迎親路上鼓樂吹奏《將軍令》曲牌,迎娶回來娶親路上吹奏《得勝回營》曲牌。《將軍令》與《得勝回營》本是嗩吶套曲曲牌,叫做《將軍得勝令》,是一支完整的慶賀勝利的吹打樂曲。此曲源於明朝嘉靖年間,戚繼光戚家軍打敗了侵犯沿海的倭寇江浙百姓以演奏《將軍得勝令》來歡迎凱旋歸來的將士們。樂曲呈現熱鬧非凡的景象,號角齊鳴,鼓樂宣天,表現了人們對勝利的無限喜悅和將士們高昂的鬥志。這正是人們將它運用到婚禮中來表現喜悅和歡慶場面的原因。該曲分為兩個部分,即《將軍令》和《得勝回營》,分別代表了迎親出行時人們志在必得和迎娶回來後的喜悅情懷。

參考文獻

  1. 掛甩.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