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捧在手裡的故鄉(滕建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捧在手裡的故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捧在手裡的故鄉》中國當代作家滕建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捧在手裡的故鄉

故鄉,是種在人心裡的根。

我生在祁連山下,長在童子壩河畔,家鄉的土地被濃濃的麥香味浸染。我是吃着麵食長大的,總也忘不了家鄉的麵食,忘不了出遠門時,出自親人手中的那碗長面。

近幾年,隨兒子生活在浙江寧波,聞着滿大街從飯店飄出的飯菜味,眼睛總是在有意無意間搜尋着熟悉的味道。

我的家鄉距寧波太遙遠了,這邊的人主食以大米為主,吃麵食的人很少。但我還是習慣吃麵食。然而,一次次尋找,一次次失望。就在我悵然若失思念家鄉的時候,無意間在住戶眾多的居民樓旁邊,一塊醒目的招牌引起了我的注意,「中國蘭州拉麵。」

在千里之外的海濱城市,看到「中國蘭州」猶如遇見了久別的親人。我來不及細想,急切地走向前去,仔細打量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標識牌,讓我美美地興奮了一陣。我默默記住了這條街,懷着興奮和激動的心情,回家向家人述說了我邂逅這個飯店的經過。周末,我們一起品嘗了一頓帶有家鄉風味的拉麵。從此,隔三差五,我總要找個不做飯的理由,到麵館點一碗拉麵,聽一聽那熟悉的鄉音,頓時,思鄉的情緒減了一半。

每次我走進拉麵館,既親切,又新鮮;我感到舒適中的那份愜意。坐在這裡就像到了我生活的城市,到了我自己的家。在這裡既能品嘗到具有西北風味的特色麵食,又能感受西北人熱情好客勤勞與寬厚的淳樸民風,更能感受到他們與生俱來的,原生態的飲食文化。

在寧波,這15塊錢一碗的拉麵,它飽含着拉麵師傅那經久不衰、精工細作的傳統手藝和勤勞本分,也體現了質樸的西北人精湛的手藝。這做工精細,既有講究,又有味道的純正的拉麵,有前輩的要求和期望,還有後輩人待人處事的深情厚誼。這碗面里沒有華麗多姿的調料,只有飽滿和實在;這碗面,不挑貧富,不分貴賤,不分老少,人見人愛。也正是這碗面,將西北人從黃河之濱「拉」到了內陸,「拉」向了全國。為了讓這碗面在全國各地紮根立足,在飲食行業經得起考驗,每位經營者都是從心到口讓面匠師傅在味覺的歷史中,延續和創造着舌尖上不同凡響的業績。

這家拉麵館不論是裝修風格,還是店面的布局,都充滿了濃郁的西部風格。門口的一張桌子上,整齊地擺放着一把銅茶壺,兩摞小碗。客人進門首先喝口清茶,這是西北人待客的習慣和講究。最裡面是做飯的鍋灶,前面用透明玻璃隔開,留着一個方方正正的出飯口,玻璃牆裡面的一張長案上四個大個兒的青瓷器皿里,分別盛着雪白的籮卜片兒、嫩綠的香菜和青綠的蒜苗碎末、醬褐色的帶着牛筋的肉片兒薄厚勻稱,紅潤潤的辣椒油散發着誘人的香味。

我很想見見這家的拉麵師傅,我想看一下那熟悉的動作。順着取筷子的當兒,我站在出飯口張望。霧氣蒙蒙的灶間,一塊包着鐵皮的大案板,拉麵師傅將一根一尺來長的面劑子,經過反覆的扭扯,面劑子被拉細拉長,折回,兩手不停地交換,左手裡的面頭交到右手裡,變成兩根,雙手再抻拉,變成四根,如此反覆,麵條的根數不斷增長,逐漸手裡的面變細變多了,這時候把手裡多餘的面揪掉,一把粗細均勻的麵條顫抖着,抬手被熟練地甩入熱氣騰騰的大鍋里。麵條嗖地沉入鍋底,用特製長筷攪動幾下,面又會迅速地漂上來,負責撈麵的人將漂上來的拉麵一一抖散,再往翻騰的滾水裡摁幾下,然後撈在碗裡。

那滿碗細細長長的面,牽動着我的思鄉的情緒。

[1]

作者簡介

滕建民,江蘇泗洪人,編輯記者 文藝編導、文旅策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