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振風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振風塔,又名「萬佛塔」,位於中國安徽省安慶市城東,長江北岸的迎江寺內,是長江沿岸的著名古塔之一。

歷史

振風塔始建於明隆慶二年(1568年)。其名「振風」,有「以振文風」之意。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咸豐十一年(1861年),六、七層毀於炮火,1871年、1893年再次重修[1]。2006年,振風塔作為明代古建築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建築功能

振風塔,又名萬佛塔,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由當時的安慶知府王宗徐主持修建。該塔為樓閣式磚石結構,八角七層,高60.86米,各層面闊與層高按比例自下而上逐層收分,整體輪廓呈圓錐體形。底層建有寬大的基座,每邊長18.72米,各層塔心室均為八角形。每層皆有腰檐平座,檐下為雙抄華拱,出兩跳。塔內有168級台階,穿壁繞平座拾級盤旋而上,直達頂層。每層塔門虛實交錯,平台上圍以白石欄杆,可登臨遠眺,每層檐角均懸以風鐸。塔剎由八角形須彌座、園形覆、球狀五重相輪和葫蘆形寶瓶構成。塔內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彌勒佛五方佛,塔身嵌有磚雕佛像、歷史神話故事雕像1000餘尊及碑刻54塊。該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還具有導航引渡的功能。

科學價值

振風塔臨江而立,為長江流域規模最大、最高的七級浮屠,享有「萬里長江第一塔」和「過了安慶不看塔」之美譽。振風塔的造型和結構基本上是集我國歷代佛塔建築藝術之大成,融合了我國古代建築民族特色,並加以發展和提高。此塔設計精巧,造型別致,結構新穎,在我國佛塔中獨樹一幟,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2006年05月25日,振風塔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文化價值

迎江寺雄峙於城東大江之濱。古稱護國永昌禪寺,又名萬佛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邑紳阮自華募資重修,殿宇華麗,氣勢宏偉,為沿江名剎。2006年05月25日,振風塔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

安慶振風塔是為振興安慶文風而建。在明代以前,安慶沒有出過狀元,文風凋敝。一些星相家端詳安慶地形後,煞有其事地認為,安慶一帶江水滔滔,文采難以在次紮根,須建塔鎮之,才不能讓文采東流。次說雖然荒誕,但有趣的是,安慶自建成振風塔之後,境內文風果然昌盛,才人輩出,明清兩代,不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狀元趙文楷書法大家鄧石如等。文人、作家更是數不勝數,以桐城籍文人為開創者和主要作家的散文流派——桐城派,雄踞清代文壇200餘年。

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之時,冰輪高掛蒼穹,江中塔影之旁突然幻出無數塔影,五彩紛呈,煞是神妙奇絕。傳說此為萬里長江兩岸群塔集會安慶,向振風塔作一年一度的「朝覲」盛況,為此,振風塔又有「 長江塔王」之說。數百年來,蒼桑,「長江日浩蕩,塔影流不去」。閒來游塔,如登雲梯,如入瑤台仙闕。

安慶是王母娘娘游東海的大船,振風塔為桅杆,桅無篷帆,船才不會漂走,如有篷帆,就可能漂走或沉沒。

視頻

振風塔 相關視頻

安慶印象——雨中的迎江寺與振風塔
迎江寺振風塔是歷史文化名城安慶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參考文獻

  1. 最美月是故鄉明 ,搜狐,2014-09-08
  2. 安慶振風塔 歷代佛塔建築藝術的集大成者,古建中國,201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