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指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指匠》

作品名稱 《指匠》

作者[英] 薩拉·沃特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紀文景

原作名 Fingersmith

譯者 阿朗

出版年 2017-9

《指匠》 ([英] 薩拉·沃特斯 著作)入圍「布克獎」、BBC英劇《指匠情挑》原著,阿朗全新譯本。講故事高手的維多利亞時代奇聞、哥特式懸疑和女性生命力的讚歌。

作品推薦

  • 當今首屈一指的講故事高手的「維多利亞三部曲」之一,BBC英劇《指匠情挑》原著,阿朗全新譯本。
  • 獲「歷史犯罪小說匕首獎」,入圍「布克獎」「柑橘獎」。得到《衛報》《觀察家報》《泰晤士報》等一系列媒體盛讚。
  • 一部反轉又反轉的哥特式懸疑,一部充滿十九世紀珍聞的純文學,一部洋溢着生命體驗的女性書寫。

內容簡介

《指匠》作品曾被BBC改編為著名英劇《指匠情挑》。講述了在倫敦郊區的一個大莊園內,居住着李先生和他的外甥女莫德,李先生性格乖戾,驅使莫德終日在圖書室里整理和朗讀藏書。可憐的姑娘從小到大都未踏出過莊園一步,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

某日,一位陌生人的闖入給莫德乾涸已久的心靈帶來生機,他就是來教莫德畫畫的里弗斯,可他的真實身份竟然是一個賊,他聽說莫德有四萬英鎊的嫁妝,便想出騙婚這條生財之道。

為了確保成功,里弗斯又找來盜竊團伙里的蘇打下手,經過安排,蘇成為莫德的貼身女僕。在一步步精心策劃下,事情如里弗斯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但很快急轉直下,原來一切都非蘇想象的那般簡單,十幾年前就開始精心釀造的大陰謀在等待所有的人,一個晴天霹靂般的真相已呼之欲出。

一部反轉又反轉的哥特式懸疑,一部充滿十九世紀珍聞的純文學,一部洋溢着生命體驗的女性書寫。陰謀浩蕩,而希望蠢動;騙局迷離,而愛欲豐盛。

《指匠》的原文摘錄

她只做了這麼個動作,我看在眼裡,就感覺心裡猛然一沉——那種塌陷,那種墜落,夾雜着多少驚惶和黑暗,我以為那是恐懼,或者瘋癲。 —— 引自第287頁

因為人無法從愛中獲取利益,卻能從輕蔑中榨出財富,像從抹布中扭絞出髒水,這就是事實。 (查看原文)—— 引自第304頁

讓我畏縮的並不是鞭打的警告,而是我知道強大的耐心能有多殘酷。—— 引自第196頁

我感到了那條連在我和她之間的線,在拉扯着,拉扯着我的心——拉得那麼緊,我的心都痛了。有九百九十九次,我差一點爬起來,差一點回到她身邊去了。有九百九十九次,我對自己說,到她那兒去!你還在等什麼?回到她身邊去啊!但是每一次,我都會想到這樣做將帶來的後果。我知道,我不可能睡在她身邊而不去撫摩她。我不可能感覺到她唇邊的氣息而不去吻她。我不可能在吻了她之後,而不想去救她。—— 引自第148頁

我提供給你的建議很棒也很特別,這不是通常那種妻子隸屬於丈夫的婚姻關係——合法的掠奪與竊取卻稱之為婚姻生活的那種束縛。 —— 引自第220頁

這就是最終讓我傷害她的愛——不是輕蔑,也沒有惡意,只有愛。—— 引自第287頁[1]

作者

薩拉·沃特斯 | 1966年出生於英國威爾士,文學博士。

三度入圍「布克獎」,兩度入圍「萊思紀念獎」。

曾獲「貝蒂·特拉斯克文學獎」、「毛姆文學獎」。

被《星期日泰晤士報》評為「年度青年作家」(2000)、文學雜誌《格蘭塔》選為「20位當代最好的青年英語作家」之一(2003)、「英國圖書獎」評為「年度作家」(2003)等,文學評論界稱其為「當今活着的英語作家中最會講故事的作家」。

媒體評論

總有些小說,會讓你嫉妒那些還沒讀過它的人們,因為那份閱讀快感還在等着他們,而你已經沒有機會了。這本書就是。——《衛報》

扣人心弦,氛圍感強烈,節奏張弛得當,結構巧妙,這是當代小說中少見的佳作:它既是一部嚴肅小說,又可讀性極強。——《星期日郵報

嚴肅的娛樂……驚心動魄的變局和反轉,實屬罕有。——《泰晤士報

懸疑十足的情節,快速推進的節奏,多重的巧妙反轉,其中性格豐滿的角色們的命運,立刻抓住了讀者們的心。——《星期日電訊報》

《指匠》構思精巧環環相扣的劇情,血肉豐滿的人物,隨着傳統哥特小說式的敘事節奏徐徐展開,充滿了愛情,反派和陰謀。——《觀察家報》

以情節取勝的小說,有懸念,也不全是只有引起人好奇心的企圖,還有剖析站在每個立場的人所必須的愛與恨,及意外的愛與恨。而我最喜歡的是結局。讓原本醜陋不堪的觸媒,如此自然地轉化為對真實生命的讚歌。——豆瓣讀者 周魚

原以為不能再閱讀厚度超過兩厘米頁數超過500頁的書,但是《指匠》太讓人慾罷不能。這是一部小說完美的姿態,文字勾勒出現實的色調,那種沉重的灰色濃烈而窒息。——豆瓣讀者 Vv素素

幾乎是在一天之內不眠不休讀完的,我仍不認為這講的是一個所謂同性之愛的通俗故事,更多關乎信任,獨立以及自尊,如何透過另一個人觸碰到自己真切的靈魂。——豆瓣讀者 卡列寧的微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