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招(漢語漢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招(漢語漢字)

來自網絡的圖片

招:zhāo ㄓㄠˉ。《說文解字》:「招,手呼也。從手、召聲 。」挹取酒漿邀人來是召(甲骨文)範式。手、召兩範式疊加。以手相呼號召其來是招之範式。

  • 本義:打手勢叫人來。如:招喚、招呼、招手上車。
  • 衍義:引申指「用公開的方式使人來」。

如:招集。招收。招納。招賢。招聘。招兵買馬。

  • 衍義:引申指「應接」。如:招待賓客。
  • 衍義:引申指「引來」。如:招惹、招引、招攬、招致。
  • 衍義:引申指「承認自己的罪行」。如:招供、招認、不打自招。
  • 衍義:又用作姓。

基本信息

中文名;招

拼   音;zhāo

注   音;ㄓㄠˉ

部   首;扌總筆畫8部外筆畫5四角碼57062

五   筆;rvkg

鄭   碼;dyj統一碼62DB

倉   頡;qshr

筆   順;12153251

詳細釋義

招 zhāo (1) 以手相呼號召其來是招之範式。本義:打手勢叫人來。如:《楚辭·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荀子·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又如:招迎(招呼使接待;招引迎接);招求(招引導求);招招(招呼的樣子);招誘(招喚勸導);招護(招呼,關照);招應(招呼、理睬) [7] (2)衍義: 招收;招募 [recruit;enlist;enroll]。如:《漢書·晁錯傳》:「上招賢良。」。又如:招拔(召來並加以擢用);招用(招收使用);招軍(招募士兵)

(3) 衍義:引申指「邀請」 。如: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招前日賓客。」。又如:招宴(邀請參加酒宴);招要(招邀。邀請);招飲(招人宴飲)

(4) 衍義:招致;招惹 [provoke]。如:漢· 賈誼《論積貯疏》:「招而不至。」。宋· 歐陽修《伶官傳》引《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又如:招風惹雨(招惹是非);招風攬火(招惹是非);招尤(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招召(招來禍福);招振(招致擢用)

(5)衍義: 招供,供認 [confess]。如:宋· 胡太初《晝簾緒論》:「非法拷打,何罪不招!」。又如:招狀(供狀);招款(招狀);招稿(招供的文稿);招承(招認;認罪或認錯)。

(6) 衍義: 逗引 [seduce]。如:《史記》:「今夫趙女 鄭姬,設形容,…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又如:招蜂引蝶(比喻逗引異性)

(7) 衍義: 招撫;招安 [offer amnesty and enlistment to rebels]。如:宋· 莊季裕《雞肋篇》:「仕途捷徑無過賊,上將奇謀只是招。」。又如:招討(招撫征討);招慰(招撫);招懷(招撫) (8) 衍義:招攬 [solicit]。如:招選(延攬選拔);招悅(招攬而使人樂從);招賢納士(招引接納賢士) (9)衍義:搖動;揮舞 [wave]。如:《水滸全傳》:「船上把青旗只一招,蘆葦里棹出一隻小船。」。又如:招颭(招展)。

(10) 衍義: 招贅;招婿 [have the groom move into one’s house after the marriage]。如:宋·無名氏《錯立身》:「不爭你要來我家,我孩兒要招個做雜劇的。」。元· 喬吉《金錢記》:「他今日倒賠緣房,招你為婿。」。又如:不招(不當上門女婿);招嫁(招贅與出嫁) (11) 衍義:通「撟」( jiǎo)。相當於「舉起[raise]」。《莊子·駢拇》:「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淮南子·主術》:「操其觚招其末。(註:「招,舉也。」)」。

(12)衍義:引申指「策略 [move]」。如:他回到下處,捉摸着下一招該怎樣打法;絕招;妙招 (13) 衍義:引申指「靶子 [target]」。如:《呂氏春秋·本生》:「萬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無不中。」。

(14)衍義:引申指「 口供,供詞 [oral confession]。」。如:長狀短招都取定,克日良時要斬人 (15) 衍義:舊時掛在酒店、飯店或商店門口,寫明店名或用以招徠顧客的旗幡 [flag]。如:酒招 (16) 衍義:又用作姓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 招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昭。《說文》手呼也。《詩·邶風》招招舟子。《傳》招招,號召之貌。《疏》號召必手招之。王逸云:以手曰招,以口曰召也。 又《廣韻》來之也。《書·說命》旁招俊乂。 又求也。《前漢·季布傳》辨士曹丘生數招權顧金錢。《注》招求貴人威權,因以請託也。 又也。《孟子》旣入其苙,又從而招之。《注》招,羈其足也。 又姓。漢大鴻臚招猛。

又《集韻》《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音韶。《前漢·禮樂志》體招搖,若永望。《注》招搖,申動貌。

又與韶通。《史記·帝舜紀》禹乃興九招之樂。《注》卽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招。《左傳·昭十二年》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

又《集韻》《韻會》《正韻》祁堯切,音翹。舉也。《周語》好盡言以招人過。《前漢·項傳贊》招八州而朝同列。

又揭也。《莊子·騈拇篇》有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 又葉之笑切,音照。《蔡邕·郭有道》赫赫三事,幾行其招。委辭召貢,保此淸妙。 又葉之由切。音周。《韓愈·祭員外文》於後八年,君從杜侯。我時在洛,亦應其招。

方言音韻

  • ◎贛語 dhao6
  • ◎客家話 [沙頭角腔] zau1 [客語拼音字彙] zau1 zeu1 [寶安腔] zau1 [客英字典] zhau1 cheu1 [陸豐腔] zhau1 [梅縣腔] zhau1 [東莞腔] zau1 [海陸腔] zhau1 [台灣四縣腔] zeu1
  • ◎粵語 ziu1
  • ◎潮州話 ziê1/zio1 ,ziou1/ziao1
  • ◎韓語 CHO KYO 초
  • ◎越南語 chiêu [1]

參考文獻

  1. 招(漢語漢字),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