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抱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抱蛋羌族傳統民俗競技活動,羌語稱「蛾捉」。場中畫一圓,石頭3、5塊為蛋,一人在中心「保蛋」,眾人圍團「抱蛋」,保蛋人以腳蹬、掃,抱蛋人躲閃間伺機搶蛋。[1]

[]

圖冊介紹

獨創性在於:作品由豐富的色彩和畫面構成,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傳神的人物動作,將羌族抱蛋在羌族文化中獨特性、唯一性等的重要地位和羌族人民熱愛生活、友好競爭、和睦相處的民族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圖中描述的是:按照羌族傳統,羌族小伙兒一人在中心「保蛋」,其餘四人圍成一團,嘗試把「保蛋人」保護的蛋搶到自己手中。展現出節慶日,羌族人民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運動和娛樂項目。作品呈圓形,畫面活靈活現,生動地描繪出,羌族人極具特色的體育活動和羌族男人激烈角逐、公平競爭的精彩場面,表現出羌族人民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生活。

畫風樸拙而不失靈動,兼具厚重的羌族文化和現代裝飾感。抱蛋,羌語稱「蛾捉」,是羌族傳統體育遊戲,着重鍛煉人的眼力和腿力,培養其靈活性、反映力,娛樂行很強,在羌族青少年中開展廣泛。羌族的抱蛋,不僅可以使人們認識羌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和民族性格,而且可以生動地將羌族文化傳承下去,體現出羌人特色的運動、娛樂項目,表現羌族人民熱愛生活,欣欣向榮的生活場景,是重要的羌族文化傳承的基石。

傳統簡介

羌語稱「蛾捉」。羌族傳統體育遊戲。着重鍛煉人的眼力和腿力,培養其靈活性、反映力,娛樂行很強,在羌族青少年中開展廣泛。遊戲規則是:場地不限,平壩場院即可。先在場中畫一圓圈,直徑約1·5米左右,內放3-5塊大小相當的石塊或沙包作「蛋」;再由一人自告奮勇充當「保蛋人」,他雙手着地,呈半俯狀,以胸腹護「蛋」;然後,由一些少年或成年人組成「抱蛋人」(沒有具體人數限制)。比賽開始,抱蛋人就要尋找時機,巧設騙局,出其不意地襲擊「保蛋人」。保蛋人以旋轉形式(雙手着地),用一隻腳蹬、掃抱蛋人,抱蛋人不能進圈抱蛋。保蛋人不能用手拉人,只要保蛋人的腿部與抱蛋人相接觸,抱蛋人即輸,並被懲罰為保蛋人。若保蛋人的蛋全被搶走,則保蛋人輸,必會受到「篩糠」等一些有趣的處罰。這種遊戲通常圍觀者甚多,熱鬧非凡,給羌寨增加了喜慶氣氛。

相關人物

為了使羌族傳統文化更好的流傳下去,羌族畫家李雲川根據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羌族人,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最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抱蛋習俗,精心設計的抱蛋圖。畫風樸拙而不失靈動,兼具厚重的羌族文化和現代裝飾感。羌族的抱蛋,不僅可以使人們認識羌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和民族性格,而且可以生動地將羌族文化傳承下去,體現出羌人特色的運動、娛樂項目,表現羌族人民熱愛生活,欣欣向榮的生活場景,是重要的羌族文化傳承的基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