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報海舊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報海舊聞

報海舊聞,是2010年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鑄成[1]

基本信息

作者 徐鑄成 [2]

ISBN 9787108032669

報海舊聞2.jpg

頁數 434

定價 34.80元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報海舊聞3.jpg

出版時間 2010-1

裝幀 平裝

叢書 徐鑄成作品系列

報海舊聞4.jpg

內容介紹

《報海舊聞(修訂版)》是經作者生前修訂過的《報海舊聞》和《新聞叢談》第一部分的合刊本。在66篇專題回憶文字中,徐鑄成先生追述了他自1927年步入新聞界到1949年從香港回國這二十多年間的新聞實踐活動,對《大公報》和《文匯報》着墨尤多。作者自述其經歷的"真正是一個不尋常的時代,又因職業的關係,交往一些不尋常的人物,看到一些不尋常的事件",所以想"儘可能從記憶中把這些追記下來","可以作為一種'野史'"。

通過這樣一位老報人的日常工作、社會交往乃至月旦人物,也可看出民國新聞圈中知識分子群體的生活與心態:他們的理想與現實、激情與無奈。而《報海舊聞(修訂版)》所取的掌故定位、隨筆文體,又使得"舊聞"意蘊,橫生"報海"之間。作者生前曾稱許它道:"這是我的代表作。"

作者介紹

徐鑄成(1907-1991),江蘇宜興人,中國著名記者、新聞評論家和新聞學家。

報海舊聞5.jpg

1927年進入國聞通信社從事新聞工作,後在《大公報》任記者、編輯、編輯部主任、桂林和上海版總編輯,系上海和香港《文匯報》主要創辦人,先後任總主筆、總編輯和社長,是中國現代報業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參與者。也是半個多世紀政海波瀾中許多重要人物及活動的見證人。

一生著述頗豐,撰寫了大量新聞評論、通訊、遊記和雜文,晚年除了撰有不少回憶新聞生涯中親歷親聞的文字外,還從事傳記文學創作,並致力於新聞傳播教育事業,兼任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校教授,主持創辦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對一些新聞理論問題和實踐活動做了回顧和總結。

報海舊聞(修訂版)

內容簡介

《報海舊聞(修訂版)》是經作者生前修訂過的《報海舊聞》和《新聞叢談》第一部分的合刊本。在66篇專題回憶文字中,徐鑄成先生追述了他自1927年步入新聞界到1949年從香港回國這二十多年間的新聞實踐活動,對《大公報》和《文匯報》着墨尤多。作者自述其經歷的「真正是一個不尋常的時代,又因職業的關係,交往一些不尋常的人物,看到一些不尋常的事件」,所以想「儘可能從記憶中把這些追記下來」,「可以作為一種『野史』」。

報海舊聞6.jpg

通過這樣一位老報人的日常工作、社會交往乃至月旦人物,也可看出民國新聞圈中知識分子群體的生活與心態:他們的理想與現實、激情與無奈。而《報海舊聞(修訂版)》所取的掌故定位、隨筆文體,又使得「舊聞」意蘊,橫生「報海」之間。作者生前曾稱許它道:「這是我的代表作。」

作者簡介

徐鑄成(1907-1991),江蘇宜興人,中國著名記者、新聞評論家和新聞學家。

1927年進入國聞通信社從事新聞工作,後在《大公報》任記者、編輯、編輯部主任、桂林和上海版總編輯,系上海和香港《文匯報》主要創辦人,先後任總主筆、總編輯和社長,是中國現代報業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參與者。也是半個多世紀政海波瀾中許多重要人物及活動的見證人。

一生著述頗豐,撰寫了大量新聞評論、通訊、遊記和雜文,晚年除了撰有不少回憶新聞生涯中親歷親聞的文字外,還從事傳記文學創作,並致力於新聞傳播教育事業,兼任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校教授,主持創辦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對一些新聞理論問題和實踐活動做了回顧和總結。

原文摘錄

報海舊聞7.jpg

資本集團通過廣告影響或控制報紙,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舊中國,還有兩個特殊因素:一是文盲多,讀者的購買力弱;二是工業落後,自己基本是不能生產白報紙。(30年代中期,已在溫州、嘉興等處創辦了造紙廠,但產量極少,有些原料如紙漿等還需進口)由於第一個原因,定價不能高,讀者少,報館很難自給自足。第二個原因,決定了報業對帝國主義的寄生性。

解放以前的報紙,作者的粗略印象,一張對開的白報紙,報館的成本大約是七厘到一分之間。以日出三張計算,成為要二分一厘到三分。

《新聞報》和《申報》則連同本市增刊,日出八至九張。每份的定價是三分六厘,批發給報販頭子,按六五折計算,實收只有兩分一厘多多,加上油墨和機器折舊,賣出一份報,就要虧損幾厘到六七分,還不計房屋設備職工開支。如何彌補呢?只有靠廣告收入。所以廣告就成為報館的命脈。 (查看原文)

在舊中國,有兩類中間商,不費任何本錢,剝削最多,而且還受到被剝削者的趨奉,被目為衣食父母,一是廣告商、廣告社,二是望平街的報販頭子。在一般情況下,廣告社送來的廣告,報社最多按七折收費……那些新開的或者銷路不廣的報紙,廣告商或廣告社還要壓低折扣,有的甚至報館只能收到一半,還可能累月拖欠,或者支付期票,那在通貨不斷膨脹、物價瞬息萬變的時候,不啻再打個大大的折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