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報春來(趙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報春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報春來》中國當代作家趙之的散文。

作品欣賞

報春來

世界上生長着兩種橄欖,同名異物。產於希臘、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那種榨制食用橄欖油的橄欖,我不去談它了,本文說的是原產於我國的橄欖。

每逢新春佳節如果你在潮汕地區做客,一進入主人家拜年,總可看到客氣的主人手捧一個紅桶盤(或有蓋的玻璃容器),裡面盛着青黃色的橄欖,連聲招呼客人「請檳榔」。這就怪了,檳榔與橄欖是兩種不同的水果,怎能混為一談?原來,嚼檳榔是古代嶺南地區的一種民俗,近現代以來,已漸漸式微了。但因為檳榔這個詞與「賓郎」諧音,有着典雅滋儒氣質的潮州人,就巧將橄欖代替檳榔作為款客的佳果了。正如劉恂《嶺表錄異》所載:「橄欖樹枝皆高聳。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雖苦澀,而芬香勝於含雞舌香也。」橄欖為珍貴的水果,鮮食滋味清脆,甘香適口,入口雖微覺苦澀,但經細嚼後苦盡甘來,所以,人們常用「嚼橄欖」來形容餘味深長的事情。古人把橄欖稱作「諫果」、「忠果」,當然是順理成章、恰到好處的了。

橄欖屬喬木,雙子葉植物,原產於中國南方,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漢代時就有栽培了。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均有栽培,尤以兩廣地區為多,一般野生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栽培於庭園、村旁。潮州有句俗語,叫做「桃三李四橄欖十二」,說的是橄欖得經過十二年的生長,方能成熟結果。橄欖有很多別名,如黃欖,青果,山欖,白欖,紅欖,青子等。橄欖樹高可達30多米,胸徑可達150厘米,大有「玉樹臨風」的君子風度。

橄欖為花序腋生,果子卵圓形至橢圓形、紡錘形,成熟時黃綠色,外果皮厚,核硬,兩端尖,核面粗化。果子在農曆10-12月成熟。橄欖的採收要適時,過熟採收復,果實容易脫落;過早採收,則水分易蒸發,果皮皺縮,不耐貯藏。如為加工及鹽漬用的,多在不完全成熟時採收,即「霜降」前後;如供鮮吃的,可於「立冬」前後完全成熟時採收。正如宋代詩人梅堯臣的詩句所寫的:「南國青青果,涉冬知始摘「;而接地氣、有生活氣息的潮諺則是這麼說的:「霜降,橄欖裝在瓮」。

[1]

作者簡介

趙之,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