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抗菌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抗菌素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某些微生物對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抑制作用,並把這種現象稱為抗生。隨着科學的發展,人們終於揭示出抗生現象的本質,從某些微生物體內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質,並把這種物質稱為抗生素,如青黴菌產生的青黴素、灰色鏈絲菌產生的鏈黴素等。後來,人們進一步完善了抗生素的定義,即:由某些微生物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對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一類化學物質。

由於最初發現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對細菌有殺滅作用,所以抗生素也一度被稱為抗菌素。但是隨着抗生素的不斷發展,抗病毒、抗衣原體、抗支原體,甚至抗腫瘤的抗生素也紛紛被發現並應用於臨床,顯然稱為抗菌素就不妥了,於是稱為抗生素的名稱就顯得更加符合實際了。

發現及應用史

發現歷史

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培養皿中培養細菌時,發現從空氣中偶然落在培養基上的青黴菌長出的菌落周圍沒有細菌生長,他認為是青黴菌產生了某種化學物質,分泌到培養基里抑制了細菌的生長。這種化學物質便是最先發現的抗生素——青黴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弗萊明和另外兩位科學家——弗洛里、錢恩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把青黴素提取出來製成了制服細菌感染的物資藥品。因為在戰爭期間,防止戰傷感染的藥品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所以,美國把青黴素的研製放在同研製原子彈同等重要的地位。

1943年,還在抗日後方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學家朱既明,也從長霉的皮革上分離到了青黴菌,並且用這種青黴菌製造出了青黴素。

1947年,美國微生物學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線菌中發現、並且製成了治療結核病的鏈黴素。 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近萬種抗生素。不過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毒性太大,因此適合作為治療人類或牲畜傳染病的藥品還不到百種。後來人們發現,抗生素並不止能抑制微生物生長,有些還能夠抑制寄生蟲的生長,有的能夠除草,有的可以用來治療心血管病,還有的可以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進而應用在器官移植手術中。

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科學家們把抗生素的定義範圍擴大並給出了一個新的名稱:生物藥物素。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使用AI系統發現一種超強抗生素halicin ,這是首個由人工智能發現的抗生素 。這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2月20日發表在《細胞》上,並登上了當期雜誌封面 。

應用歷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認識到微生物產品有可能成為治療藥物,他們發表了實驗觀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桿菌的生長。

1928年,弗萊明爵士發現了能殺死致命的細菌的青黴菌。青黴素治癒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當時沒有任何明顯的副作用。

1936年,磺胺的臨床應用開創了現代抗微生物化療的新紀元。

1944年,在新澤西大學分離出來第二種抗生素鏈黴素,它有效治癒了另一種可怕的傳染病:結核。

1947年,出現氯黴素,它主要針對痢疾、炭疽病菌,治療輕度感染。

1948年,四環素出現,這是最早的廣譜抗生素。在當時看來,它能夠在還未確診的情況下有效地使用。現代社會四環素基本上只被用於家畜飼養。

1956年,禮來公司發明了萬古黴素,它被稱為抗生素的最後武器。因為它對G+細菌細胞壁、細胞膜和RNA有三重殺菌機制,不易誘導細菌對其產生耐藥。

1980年代,喹諾酮類藥物出現。和其他抗菌藥不同,它們破壞細菌染色體,不受基因交換耐藥性的影響。

主要分類

按照其化學結構,抗生素可以分為:喹諾酮類抗生素、β-內酰胺類抗生素、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

而按照其用途,抗生素可以分為抗細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腫瘤抗生素、抗病毒抗生素、畜用抗生素、農用抗生素及其他微生物藥物(如麥角菌產生的具有藥理活性的麥角鹼類,有收縮子宮的作用)等。

根據其種類的不同,抗生素的生產有多種方式,如青黴素由微生物發酵法進行生物合成,磺胺、喹諾酮類等,可用化學合成法生產;還有半合成抗生素,是將生物合成法製得的抗生素用化學、生物或生化方法進行分子結構改造而製成的各種衍生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