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小戰士-無花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無花果,想必大家並不陌生。甘甜多汁的果肉,酥脆的種子,讓人食之回味無窮。因此,無花果也成了人們最喜愛的水果之一。以無花果為原料製作的美食更是讓人瞅着就食慾大增。[1]
目錄
無花果不僅美味,顏值也是相當的高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無花果樹從園林走向陽台,從盤子走向花盆。[2]
無花果,作為桑科植物的一種,一年四季都可結果,是一種價值極高的盆栽花卉植物,可供人們作為盆景觀賞。
既是盆栽又是美食,無花果絕對是果樹中的實力派+偶像派。[3]
但你也許不知道,無花果還能「一果分飾多角」![4]
Ta是抗癌小戰士
根據2017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中國癌症數據,全國每天有一萬人確診癌症,平均每一分鐘就有7人被確診。面對這只不羈的「猛獸」,人們從未停下尋找良藥的腳步。[5]
近年來,江蘇省腫瘤研究所和南京農業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無花果含有多種抗癌活性物質,如佛柑內酯、補骨脂素等。
癌性胸水是晚期惡性腫瘤常見併發症,可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在腫瘤治療中控制癌性胸水具有重要意義。在臨床實驗中,應用無花果提取液對肺癌,乳腺癌,淋巴癌治療的總有效率達50%以上。實驗結果表明無花果提取液對癌性胸水有較好的控制效果,且無毒副作用。
為何無花果會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原來無花果治療癌症的機理是阻止癌細胞蛋白的合成,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的效果,且不會影響正常細胞的代謝。
Ta還是腸道按摩師
腸道不舒服,讓無花果給你「揉揉」。當然不是放在肚皮上打滾,而是吃下肚。三顆兩顆下了肚,保證你腸道暢通,胃口大增。
無花果作為腸胃病的食療原材料,深受人們的青睞。消化不良時, 可促進腸道消化。
這是由於一方面,無花果含有大量果膠,在腸道吸水後膨脹,可將有害物質吸附並排出體外。另一方面,無花果富含蘋果酸、蛋白酶、脂肪酶等,可促進腸道消化功能,令人食慾大增。所以說,美味又養胃的果子非無花果莫屬。
Ta可以是血脂清潔工
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簡稱「三高」,是讓人仰慕的那個「Ta」。
當代社會也有這麼一群人被戲稱為「三高人群」,就是指他們都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飲食作息規律被無情地打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已經屢見不鮮,三高人群的平均年齡正朝着年輕化發展。
三種症狀經常「結伴」出現,證明三者之間有着密切的關聯。其中高血脂因其隱蔽性高,被稱為「隱形殺手」,最讓人猝不及防。
高血脂是指血中膽固醇或甘油三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的症狀。它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高血脂可進一步引發高血壓,對心腦血管造成威脅。
研究發現,無花果中富含的果膠可以吸收肝臟分泌的消化液,而消化液是由膽固醇參與合成的,這樣果膠就間接地降低了人體中膽固醇的儲備。另外,無花果中的脂肪酶、水解酶等酶類還具有較強的分解血脂的功能。
有了這些本領,無花果就可以把血管中的這些廢物統統扔進垃圾桶。
Ta還可以是一塊潤喉糖
無花果是一種藥食兼優的植物,具有潤肺止咳、消炎去腫的功效。
研究表明,無花果中的綠原酸、丁香酸、沒食子酸都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
咽喉疼痛時,用無花果乾果切成小粒,炒至半焦,加白糖適量,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效果頗佳。
看過無花果的這些角色,不禁讓人想為這隻神奇的果子打call。
這顆無花果,你值得擁有!
視頻
參考文獻
- ↑ https://www.kepuchina.cn/health/care/201906/t20190612_1067471.shtml 科普中國網
- ↑ 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2):115-132.
- ↑ Rd P C, Burnett R T, Thun M J, et al. Lung cancer, 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 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J]. Jama, 2002, 287(9):1132-1141.
- ↑ Kasiske B L. Hyperlipidem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disease[J].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1998, 32(5):S142.
- ↑ Yancy W S, Olsen M K, Guyton J R, et al. A low-carbohydrate, ketogenic diet versus a low-fat diet to treat obesity and hyperlipidemia ☆[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4, 13(8):18-19. [5] Klein R, Klein B E, Moss S E. Diabetes, hyperglycemia, and age-related maculopathy. The Beaver Dam Eye Study[J]. Ophthalmology, 1992, 99(10):1527-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