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抗日英雄壯士紀念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抗日英雄壯士紀念碑

紀念碑座落在全國內河最大煤港——南京浦口新炭場煤港內。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占領南京後,該煤炭港成了日本侵略者掠奪中國資源的港口碼頭;而在碼頭毗鄰處,即是日軍設立的兩座「戰俘集中營」。

浦口新炭場一帶,在日軍占領以前,是英國人辦的打蛋廠(專用蛋清)。日軍占領後,這裡成了日本三井洋行經營的三井碼頭。日本侵略者為了實施他們在中國的瘋狂掠奪和鎮壓抗日力量,1940年初,在三井碼頭的臨江地帶,建立了兩個戰俘集中營,占地約三、四千畝。集中營三面環水,一面為日軍嚴加防守的進出口,周圍架設有三道二米高的鐵絲網(中間還有一道電網)。集中營內建有一座碉堡並駐有一個日軍看守小隊和一個炮兵連,相當於一個營的兵力,與浦口鎮的日寇憲兵隊聯合看押戰俘。

從1941年開始,日軍先後分六批從太原、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向浦口戰俘營押送來5000多名抗戰中被俘的新四軍、游擊隊和-抗日將士,也有少數因沒有「良民證」而被抓的小商、小販和孩子。

戰俘在戰俘營內,成了日軍不花代價的苦力,每天一早就被驅趕至碼頭,將中國的礦石、煤炭裝運上船,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一天工作達十六小時。

戰俘們在營內受盡非人折磨,吃的不是發了霉的豆子就是山芋干,或者是爛蠶豆、高粱面,而且還吃不飽。開始連衣服也沒有穿,天寒地凍時,戰俘們就用稻草裹身,或用草包戳個洞套在身上。住的條件更為惡劣,幾百人擠在一間低矮的木板房(稻草頂),遇上下雨,到處滴嗒漏雨。與此同時,還經常遭到日寇的殘酷-。打罵是常事,稍有-即被刺殺或投到江里。大冬天,甚至還將人渾身0,用水噴後,將人綁在樹上像冰棍一樣地死去。還有人被綁在樹上,灌了一肚子水,被日冠用粗木棍猛敲開肚皮致死。日冠暴行罄竹難書。今浦口新炭場壩子窯一帶,就是日寇當年埋葬中國戰俘的亂葬崗子。至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時,已有4000多名愛國志士被日寇在此-致死。倖存者僅800多名。

集中營內鬼子的暴行,終於激起了戰俘們的聯合-。從1942年5月到1944年4月,他們先後組織了四次-,但衝出去的僅有一百多人,大多數死在日軍的炮火和刺刀下。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和一些將士,曾自動捐款集資,在當年戰俘屍骨橫陳之地的中心立了一個紀念碑,碑後建紀念塔一座,塔身書「抗日蒙難同志紀念塔」九個大字。解放後,由於人們對-抗日愛將士的認識不足,塔和碑均被毀。

1982年南京市文物普查後,這裡被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國慶前夕,在浦口區人民政府和南京港務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今新炭場民生街口重建一座「抗日蒙難將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