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投資保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投資保護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投資保護亦稱「投資保證」。投資國、受資國單獨或共同採取某種形式的法律保護措施或其他形式的允諾和擔保來保證國際投資者的財產和利益在正當範圍內不受到政治風險損害。

投資保護的形態

投資保護的形態分為:

(1)受資國國內法提供的保護和政府給予的許諾和擔保。

(2)投資國國內法提供的保護和政府給予的許諾和擔保。最主要的做法是對海外投資提供政治風險保險。投資者向本國投資保險機構申請保險後,當承保的政治風險發生、投資者因而受到損失時,由國內保險機構給予補償。

(3)投資國和受資國雙邊保證協定。兩國政府締結關於投資鼓勵與保護的協定,使國內法的保護制度,獲得國際法保證的效力。

(4)多國國際投資公約。這是包括投資國和受資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簽訂的保護國際投資的統一的法律制度,締約國需據以對外國私人投資者互相給予公正待遇,並按共同準則和程序處理國際投資爭議。

投資保護協定

投資保護協定(條約)是兩國或多國之間為保護投資以促進國際投資而簽訂的協定。投資保護協定一般包括以下內容:投資和投資者的定義;投資和與投資有關的活動在東道國應享受的待遇;東道國對投資實行徵收和國有化的條件和補償;投資者的資本,收益等款項的匯出;締約一方對本國投資者在締約另一方領土內的投資進行擔保;締約雙方爭端的解決;協定的生效和期限等等。

投資保護和投資者保護的比較

投資保護和投資者保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投資者保護是指法律對投資者的保障程度以及相關法律的有效實施程度,由委託代理機制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公司的管理者以及大股東可能由於自己的私利侵犯投資者的權益,投資者保護機制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產生的。投資者可以依賴兩種保護機制:一是國家層面的制度機制,二是公司層面的政策機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