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把日子攥干(高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把日子攥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把日子攥干》中國當代作家高勤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把日子攥干

找到一處根據地,是個公眾號。入伙時間不算長,但待得甚覺滋潤,就像遇到一個同頻的人,生活減去些乏味,變得可愛起來。

當然,它從天南地北網羅到的都是些「文學愛好者」。這年月,還把毫無前景可言的文學當成一好的,無異於前清年遺老遺少,帶着土腥味兒。和那些以此謀生——謀金生,製造閱讀快感的碼字工不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學熱潮中衝浪而來的人,要麼天性幼稚,要麼視文學為聖地,擠占了俗生空間,由內而外呈現漸趨天真爛漫。不能說就此會純淨這惡濁的世界,但至少對日漸惡化的生存環境能少些污染。英國文學評論家利維斯曾講:「文學是一個文明人的首要特徵。」且不說文學有無教人文明的功能或特質,單就個人而言,堅持自己的精神領地不失守,將是一生最大的慰藉

那晚,公號推出文友一篇散文——《放過我》,寫她身陷抑鬱泥沼無法自拔的經歷,悲情到絕望。和這個文友沒見過面,甚至沒注意她是哪裡人,互加了微信,私聊的時候並不多。知道她寫詩,寫得空靈、雋永,也不失哲思,讓人過目難忘。她也寫散文和小說,在群里相對活躍,對自己的作品毫不護短,對別人的文章認真品評,態度誠懇又能切中要害。給我的感覺,她就像一隻充足氣的皮球,活得「嘭嘭」帶勁,沒想到她是個與抑鬱症搏鬥了五六年,幾近敗下陣來的人。

心情陷入悵然。公號主編突然跟發一條消息,宣布此文因故刪除,再也打不開。就像猜謎,一門心思尋找謎底,卻弄丟了謎面,一時回不過神兒來。這種事在公眾號里沒有過,究竟發生了什麼?二三百人的群,大家一致選擇了緘口不言。 心裡愈發堵得慌。

這個夏天雨多,老天爺整日愁眉苦臉。瞭望一下手機里的天氣預報,本想預支點兒陽光,結果很遺憾。有朋友將截圖發到圈裡,打個咳聲說:這雨是要包月啊。

陰雨連天,日子一股霉味兒,嘹亮的聲在濕漉漉的夏夜遊盪,找不到歸路。雨點兒撲到窗上,然後滑落,鬼魅的影子帶着幾分陰鬱。

突然恨恨地想:如果有一把子力氣,我會把這濕透的日子抓過來,擰乾!那麼,如果我是個正常的男人,會不會找個文學青年做老婆?不——決不!成本太高,風險太大。你說做飯,她要寫詩,你想上床,她說去看月亮……我過的是日子,她要的是精神,如此牛蹄子兩拌(瓣)着,不踩成爛泥才怪。

其實,這恨因文友而起,還沒寫出像樣的東西,先把自己整了個五迷三道,所為何來?時常有人叩問:世上沒用的事占80%以上,有用的不足20%,你願意做什麼?知道自己回答不了這樣的終極問題,我只是替文友不平,對她的健康狀況深感憂慮。

斟酌再三,第二天上午想跟她聊聊。沒敢用「怎麼樣」「還好吧」這樣的問式開頭兒,怕她敏感,發了個笑臉兒,然後問「忙呢?」。

沒有回音。接下來浮皮潦草地干着家務,心思全放在手機上,一有響動趕緊打開。不是!又不是!手機有個毛病,有時收到消息不吱聲,淘氣崽似的。怕它故伎重演,不時劃拉開,打探虛實。

直到下午,準確地說是將近傍晚,我準備放下此事做飯去了,桌上手機突然格外響亮地「吱」一聲,嚇我一跳。緊跟着「吱吱吱」連叫起來,蠻急的樣子。

文友的語音消息。打開,是她的哭聲。

「姐,我成廢物了……」

「我做不成我了……」

「我努力過,我實在堅持不住了!」

……

不知說啥好。那一小片一小片由兩根長短彎線加一個黑點兒組成的語音標識,像一根根鑽頭扎在我心上。平靜了平靜,我點開語音通話。

「放鬆點兒,你的症狀我也有,可能別人也有,信意兒都吃藥,藥廠美了。」

「姐,別騙我,你以為拉別人陪綁我就好受嗎?」

「真的,鎖上門我也回來檢查至少三次;家裡有點兒響動我也一激靈;一盆洗菜水澆花兒還是倒掉,我也猶豫半天,最後怎麼着都後悔……」

「你吃不下、睡不着了嗎?」

「……倒沒有,寫不下去就嚼零食,寫得不多,吃得不少,睡覺快趕上樹懶了。你是不是……太累了?累了就甭寫,那勞什子太傷神,如果活着不開心……」

「還不如不活!」

文友硬生生接上這半截話,時間停擺,我們之間出現大片空白,空得心裡「撲通、撲通」發慌。

文友被一隻魔爪摁在地上,動彈不得。我亦被拉扯其間,恍恍惚惚,陪着她哭一陣兒聊一陣兒,忘了做飯,也忘了吃飯這件事兒。病魔像陰暗的百慕大三角,我們是一葉偏航的小舟,在它身邊打着漩兒。那會兒,文友在北京回龍觀醫院的候診大廳里,整個世界黑塌塌的。

不知咋回事,現在患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從去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相關部門公布的統計數字看,全球約有3.5億名患者,而接受有效治療的不足一半,中國有患者近億。作為一種常見病,低頭抬頭間就能撞到它那張猙獰的臉。

周邊當然不乏抑鬱的人,有同事、熟人、親戚,也有朋友。一位老領導,患病十幾年,嚴重時投井、割腕、吞藥……簡直無所不用其極。一次次被硬拉回來,又一次次為下一個奔逃積攢力氣,生命簡直成了一塊錯貼的狗皮膏藥,他除了急於將其甩脫,好像再無其他興致。病情和緩時,你看到的分明是一個和善、謙謹的老人。每次遇到,我們都會站下來說說話兒。他訂有報紙,但凡上邊有我的文字,他都悉心看過,拿出意見,我這份業餘愛好從身邊得到的最大支持和溫暖,恰是來自這位老領導的鼓勵。

[1]

作者簡介

高勤,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