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承德小布達拉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承德小布達拉宮

承德小布達拉宮一般指普陀宗乘之廟,又叫「小布達拉宮」,是清代乾隆皇帝為了慶祝他本人60壽辰和崇慶皇太后80壽辰而下旨仿西藏布達拉宮建設的佛教廟宇。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北,獅子溝南側,為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大建築群,建成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

普陀宗乘之廟占地22萬平方米,其主體建築大紅台位于山巔,通高43米,台中央萬法歸一殿是主殿,殿頂部高出群樓,殿頂都用鎏金魚鱗銅瓦覆蓋。60餘座(現存40餘座)平頂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隨山勢呈縱深式自由布局,無明顯軸線。1994年12月,包括普陀宗乘之廟在內的「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

1961年3月4日,普陀宗乘之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普陀宗乘之廟

地理位置:河北省承德市獅子溝鎮獅子園路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

保護級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景觀特點

普陀宗乘之廟是仿西藏拉薩布達拉宮修建的,「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漢譯。廟依山建造,坐北朝南,山門內是碑閣,北是五塔門,高十餘米,有拱門三個,上建紅、黃、黑、白、綠五座喇嘛塔。全廟布局、氣勢仿拉薩布達拉宮,俗稱「小布達拉宮」。乾隆皇帝在這裡接見了萬里東歸的土爾扈首領渥巴錫一行,並舉行了隆重的講經、說法、祝壽等活動。[2]

門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漸高,各式白台、塔台建築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別,變化多端。最後為雄偉高大的主體建築大紅台。大紅台的正面,下面是高達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聳立着高達二十五米的大紅台。紅台內四周為三層群樓,中央是重檐攢尖鎏金銅瓦項的「萬法歸一」殿。

小布達拉宮普陀宗乘之廟院落北部大紅台,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體建築,其基座為白台。白台正立面以紅灰抹成三層藏式梯形窗(又稱「盲窗「)。上六層為真假藏式梯形窗,最下一層為漢式橫長方形窗。紅牆正中自下而上有琉璃佛龕六個,均飾以黃紫相間的琉璃慢帳,內置琉璃佛像。紅台上周砌女兒牆,牆上嵌黃琉璃佛龕,龕內置琉璃佛像。牆頂中央又置琉璃八寶、喇嘛塔。台頂女兒牆轉角部分安置寶瓶,上插鐵旗。

普陀宗乘之廟大紅台建築在山腰上,複雜的形狀經過精心設計,處理成幾個不等高的頰。大白台前東西兩側,沿登道到第一個平面大白台頂,上置四個大石雕幢竿座和四個大鑄鐵水缸。平台巨大,視野開闊。白台東有藏式的文殊勝境殿,西有漢式琉璃垂花裝飾的千佛閣。繞大紅台登踏道再上,就到達第二個平面,即東紅台,其周圍建二層群樓,群樓中心為二層瓦頂的御座樓。

通過二層摟登踏道而上為第三個平面,即達到普陀宗乘之廟的中心建築萬法歸一殿。在這個平面上,萬法歸一殿周圍建群樓三層,群樓二層可達東紅台北面的洛迦勝境殿和東北角的重檐八角鑾金瓦頂權衡三界亭,群樓頂端西北角又建重檐六角鑲金瓦頂的慈航普渡亭。這些殿亭,形式各殊,高低錯落,殿頂都用鑾金魚鱗銅瓦復蓋,與紅台、白台交相輝映,在重重群山的襯托下,空間輪廓雄偉壯觀。

參考來源

  1. 承德小布達拉宮介紹, wee旅 網,2020-04-27
  2. 普陀宗乘之廟, 美篇網,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