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扶綏縣東門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扶綏縣東門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扶綏縣南部,是自治區小康示範鎮、廣西特色工貿名鎮、全國重點鎮。全鎮總面積378.2平方公里。距縣城48公里,距崇左市60公里,距首府南寧市75公里,往南距沿海城市欽州市132公里。全鎮共有耕地面積16萬畝,森林面積45萬畝,森林覆蓋率59%,全鎮總人口4.7萬人,其中城區人口2.5萬人,鎮內居住有壯、漢、瑤等民族,壯族占總人口的90%。轄15個村委,1個社區,95個經聯社,188個自然屯。[1]

2017年11月,東門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2019年10月,東門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中文名:東門鎮

外文名:Dongmen town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扶綏縣

面 積:378.2 km²

下轄地區:轄15個村委1個社區

政府駐地:東門社區

電話區號:0771

郵政區碼:532108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4.7 萬

著名景點:岜仙岩印天池

機 場:南寧吳圩國際機場

車牌代碼:桂F

方 言:壯語、客家話、粵語

建置沿革

唐代為羈縻籠州羅籠縣地。宋置羈縻忠州,治所在今東門鎮舊城村,隸邕州太平寨。五代歸南漢。元屬思明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復置忠州土州,屬思明府。民國5年(1916年),改忠州土州為綏淥縣(以山溪特多,而壯語稱「溪」為「淥」,改稱綏淥縣),為綏淥縣府駐地。初屬南寧道,後屬第四區,1951年綏淥縣與扶南、同正兩縣合併為扶綏縣。1951年7月,東門被劃為第六區。1958年8月,設東風人民公社(東門鄉)。1961年5月,撤東風人民公社建立舊城公社。1962年建立東門區。1969年3月,東門區改稱東門公社。1984年改設鎮至今。

經濟建設

東門鎮依託「全國重點鎮」和「自治區小康示範鎮」、「自治區擴權強鎮試點鄉鎮」的政策優勢,實施項目工作「一把手工程」和項目建設「保姆式」服務模式,制定出台一套完整的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強化全民招商引資意識,推行招商引資「無門檻」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外商到東門鎮投資置業。此外,該鎮還積極改善投資環境,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東門南華物流園、東門南華麩酸項目、東門景華木業、永福膠合板廠、東門海方燃氣儲配站、東門復混肥料廠等一批工業重大項目落戶東門鎮。僅2007年,該鎮共引進項目資金2.5411億元。

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東門鎮積極創新經營城鎮策略,通過抓好項目建設,促進城鎮化建設。2005年在自治2012年累計投入資金6572萬元開展「書記工程」建設,在東門集鎮實施風貌改造、道路硬化、路燈亮化、街道美化等「十四大工程」。對集鎮322國道沿街及各主要巷道的房屋進行立面改造;投資350萬元實施道路照明系統工程,在集鎮3.5公里長的主要街道上安裝多晶硅太陽能路燈230多盞;投資700多萬元新硬化巷道14條總長4.5公里,並配套建設擋土牆1500米、排水溝4000米;投資300萬元對322國道集鎮路段重新鋪設瀝青路面,在鎮區主要街道劃設交通線,劃設停車位,製作路牌、標誌牌;投資150萬元建設日清理30噸垃圾的垃圾壓縮中轉站,加強集鎮環衛設施建設,新建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集鎮生活垃圾等。

2012年,全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8億元,超額完成10%;上繳稅收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68元,同比增長13%。先後被自治區列為廣西特色工貿名鎮、自治區擴權強鎮試點鄉鎮,榮獲自治區和諧鄉鎮、自治區文明鄉鎮、自治區第八屆「南珠杯」市容市貌競賽鄉鎮級特等獎。

自然環境

東門鎮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光熱充足,年平均氣溫為20℃~25℃,年降雨量在1000~1200毫米之間,對發展各種經濟作物和瓜果十分有利。這裡盛產甘蔗、西瓜。

地形

全鎮地貌以丘陵台地為主,地勢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是十萬大山支脈四方嶺,山嶺連綿,蕾煙泰山海拔852.5米,為全縣最高峰。境內森林面積3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鎮內有渠榮河、銀河2條河流,流經舊城、自堯、郝佐、東門、佰黨、渠榮、咘練7個村(社區),流至岜盆鄉注入汪莊河,境內流程23公里,正常流量2.2立方米每秒,枯水期0.65立方米每秒。有那江、姑龍、丁歐3大水庫,庫容量為2055萬立方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