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揚中精靈是河豚(孫曉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揚中精靈是河豚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揚中精靈是河豚》中國當代作家孫曉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揚中精靈是河豚

小精靈,我來了;吟哦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我,來了。從東邊來,到江南地,為着東方散文發起的採風筆會召喚,我來了。來了才知,原本不出名的揚中因你而紅火起來。

這春意盎然的時節,不僅有東方散文40餘名作家,我還看到八方中外食客,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他們特為你千里迢迢而來,來看你憨頭憨腦的小模樣,用味蕾品你如脂如膏的鮮嫩。

你的出場,悄悄的,並不張揚。隱身於嫩嫩的燕竹筍鋪於上面,你的背呈黑灰色,肚皮白如雪,一塊如膏凍的東西覆於你身上。你在滿桌的雞鴨魚肉中並不特別,靜靜的,盛在一隻白色的圓盤裡。

待年長些的作家先動了筷子,我先挑了一塊如膏凍的魚皮,剛入口時很彈,牙齒一動,壞了,如嚼沙子,吐又不是,好尷尬呀,趕緊咽了。下次小心挑了一塊白嫩的肉,真是鮮嫩如脂,竹筍也全不同普通的竹筍,鮮嫩如芽胞,兩項鮮品入口,再抿一口紅酒,竟無半點違和感,此時的作家們,也香得眉眼舒展。大快朵頤間,禁不住問是什麼魚,服務員淡淡說是「河豚」,無半點藐視,轉身去端下一道菜。食客齊「哦」,筷子的頻率遲疑一下又明顯加快,蘇東坡都說「值那一死」,民不畏死,吃的就是那口「鮮」和「險」。可不是哩?吃燕窩得攀岩,吃熊掌得狩獵,哪道美味不是從險中求來!小精靈,我為你鳴不平,如此鮮美,卻沒有進入山珍海味的典籍,人類蠢吶。

我想着你在江水中歡暢的樣子,你是萬種魚類中的一種,為何人們只把你內化為一種文化符號,成為一座城的圖騰?

每年二月,你由外海逶迤而來,逆流而上,尋得鹹淡水交界處一路產卵生子,揚中,是你生命旅程的天盡,唯有體魄強健的同類才游得這麼遠。這一來,傾盡你愛的結晶,讓這裡變成你延續生命的溫床。但是,不知哪時哪刻哪個膽大包天的人開始,捕你入網,就着這長江岸邊的褐色的蘆葦,烤你,吃你,人們就是不懂你的痛,不懂你的急,所以,你鼓起帶刺的肚皮來抗議,可你小小的胖鼓鼓的樣子更加招人喜愛,賞玩,食之。千里迢迢的,做了一場赴死的旅程。

於是我猜想,追逆千年間,一定有哪個江上漁夫,第一個將你啖之,頃刻斃命前,還要高呼:「鮮死!」;至宋,蘇東坡那句「也值那一死」更是把你的鮮香無比活化到可為你肝腦塗地的境地;至明,永樂皇帝為你下令「飛遞時鮮,以供上御」;清,李漁說你是「江南最尚之物」;現代,魯迅有詩云:「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抗戰期間,陳毅司令員因疲勞過度病倒了,他喝了你的湯,吃了你的肉,精神倍增,又回到殺敵戰場;當代作家從維熙率中國作家協會長江採風團來到揚中,豪情萬丈,寫文「學了一回蘇東坡」……於今,連我這無名小卒也加入饕客隊伍,邊食邊遐想無邊。

江岸處,有你的塑像,金燦燦胖鼓鼓。揚中人聰明啊,只這十年的時光,就在適於你的環境裡,讓你不再漂洋過海,而是就地繁衍,當你缺乏了洶湧波濤搏殺出的暴烈的個性,體內的毒素蕩然無存,你慢慢的幻化成這座孤島的精靈,為這座島城,添一張名片。

是呢,這座原本毫不起眼的長江三角洲沖刷出的孤島,如小家碧玉,默默無聞了數百年,如今因你和盛名海內外的工業產品出落得豐腴而妖嬈,你是嬌子之一。你為這座城,積澱起飲食文化,將一座島變稱「天下第一河豚島」,和其他工業一樣,挑起了這座島城的經濟命脈,使這座島城創出一個又一個「第一」:全國百強縣、率先基本實現奔小康……藏富於民,你為江中父老的好日子傾盡一江之情,一座座小洋樓,隱在桃花盛開之處,隱在油菜花搖曳之處,春風裡都飄着日子的甜香。

揚中的小精靈,我最後望你時,是在泰州大橋上,煙鎖揚中,你若隱若現。我就要離開,與你相約,以後常來。 [1]

作者簡介

孫曉峰,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淄博文藝協會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