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掃帚沙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葉鏈珠藤

中文名稱;掃帚沙參

學名;Adenophora stenophylla Hemsl.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桔梗科 Campanulaceae

掃帚沙參〔拉丁學名:Adenophora stenophylla Hemsl.〕桔梗科沙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蘿蔔狀,不分枝,高可達0.5米,常有細弱分枝,基生葉卵圓形,莖生葉無柄,狹圓錐花序,分枝纖細,極少無花序分枝,花梗纖細;花萼無毛,裂片鑽狀,花冠鍾狀,藍色或紫藍色,花盤筒狀,蒴果橢圓狀至長橢圓狀,種子橢圓狀,棕黃色,期7-9月開花,9月結果。

中國特有植物。生于山地林緣或林中。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蘿蔔狀, 莖通常多支發自一條根上,高25-50厘米,常有細弱分枝,加之葉較密集,因此體態為掃帚狀,密被短毛至無毛。

基生葉卵圓形,基部圓鈍;莖生葉無柄,針狀至長橢圓狀條形,長至6厘米,寬至5毫米,全緣或疏生尖鋸齒,無毛或被短剛毛。

花序分枝纖細,幾乎垂直上升,組成狹圓錐花序,極少無花序分枝,僅數朵花集成假總狀花序。花梗纖細;花萼無毛,筒部矩圓狀倒卵形,裂片鑽狀,長3-4毫米,全緣或有1-2對瘤狀小齒;花冠鍾狀,藍色或紫藍色,長10-13毫米,裂片卵狀三角形,長3-3.5毫米;花盤筒狀,長1-1.5毫米,無毛或有疏毛;花柱比花冠稍短。蒴果橢圓狀至長橢圓狀,長4-8毫米,直徑2-3.5毫米。種子橢圓狀,棕黃色,稍扁,有條帶翅的棱,長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乾草地。喜溫暖或涼爽氣候,耐寒,雖耐乾旱,但在生長期中也需要適量水分,幼苗時期,乾旱往往引起死苗。以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黑龍江(安達)、吉林(扎旗、鎮賚、洮南、乾安、前郭爾羅斯長嶺雙遼)。模式標本產地為黑龍江的哈爾濱與齊齊哈爾之間。

主要價值

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沙參及其同屬數種植物的根。

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和蘆頭,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蜜沙參:現行,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南沙參片中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黃橙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南沙參片100kg用煉蜜25kg。

飲片性狀:沙參為圓形或類圓形厚片,表面黃白色或類白色,有多數不規則裂隙,呈花紋狀。周邊淡棕黃色,皺縮。質輕。無臭,味微甘。蜜沙參形如南沙參片,表面橙黃色或焦黃色,偶見焦斑,味甜。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15-30g,或入丸、散。

藥用宜忌:風寒咳嗽禁服。

《本草經集注》:惡防己,反藜蘆。

《本草經疏》:臟腑無實熱,肺虛寒客之作嗽者,勿服。

化學成份:沙參根中分離得4個化合物,它們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O-β-D-glucopyranoside),蒲公英賽酮(taraxerone)及二十八碳酸(octa-cosanoic acid)。

藥理作用: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腹腔注射杏葉沙參煎液(0.5g/只)能明顯增高小鼠末梢血中淋巴細胞和T細胞數;胸腺內淋巴細胞數和T細胞數亦有增加趨勢,可顯着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可明顯增加小鼠脾臟重量,但降低小鼠脾臟淋巴細胞數和T細胞數。表明沙參可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抑制體液免疫。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沙參也可提高淋巴細胞轉換率。

祛痰作用:按1g/kg劑量給家兔灌服沙參煎劑表明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其作用可持續4小時以上,但作用強度不及紫花等。

抗真菌作用:沙參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奧杜盎小芽胞癬菌、羊毛樣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強心作用:1%沙參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具有明顯強心作用,離體心臟振幅增大,作用可持續5分鐘。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分春播與冬播,北方春播

4月,冬播在1月上凍以前。整地施足基肥,每1h㎡施堆肥或廄肥4500-60000公斤。整地後,作畦寬1米,按行距40厘米開淺溝,把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1.5厘米,稍鎮壓,澆水,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春播種子約兩星期後出苗。冬播種子第2年春季出苗。

田間管理: 幼苗出土後要注意除草、鬆土,苗高3厘米左右間苗1次,高10-15厘米時定苗,每隔10-15厘米,留壯苗1棵。為防止倒伏,在生長期間,可結合施肥進行培土壅根。追肥,苗期需勤施薄肥,保持幼苗健壯,以後除每年植枯萎後和出苗前,各追肥1次外,還需在5、7、9月各肥1次,以人畜糞為主,在植株高45厘米時,及時打頂,控制植株高度,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根部生長。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根腐病,可用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褐斑病可用代森鋅65%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蟲害有蚜蟲、地老虎等為害。

採收和儲藏:播種後2-3年採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泥土,乘新鮮時用竹片刮去外皮,切片,曬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