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托尼諾·格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托尼諾·格拉

托尼諾·格拉意大利著名編劇,托尼諾·格拉與知名導演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長期合作。他的作品《霧中風景》、《鄉愁》等備受好評。於當地時間2012年3月21日去世。

簡介托尼諾·格拉生

於1920年,同樣他也是一位詩人和雕塑家。格拉開始創作劇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他被監禁在德國集中營中。他多產的職業生涯長達四十年,曾與多位電影大師合作,如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弗朗西斯科-羅西、西奧-安哲羅普洛斯、費德里科·費里尼等。格拉一生編寫了100餘部劇本,其中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導演的《春光乍泄》、費德里科·費里尼導演的《阿瑪柯德》以及馬里奧-莫尼切利導演的《卡薩諾瓦70》分別入圍了當年的奧斯卡提名。

人物經歷

托尼諾·格拉生於1920年,同樣他也是一位詩人和雕塑家。格拉開始創作劇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他被監禁在德國集中營中。他多產的職業生涯長達四十年,曾與多位電影大師合作,如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弗朗西斯科-羅西、西奧-安哲羅普洛斯、費德里科·費里尼等。格拉一生編寫了100餘部劇本,其中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導演的《春光乍泄》、費德里科·費里尼導演的《阿瑪柯德》以及馬里奧-莫尼切利導演的《卡薩諾瓦70》分別入圍了當年的奧斯卡提名。

托尼諾·格拉 - 人物經歷

托尼諾·格拉,1920年3月26日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漁民和漁販,母親則是一名不識字的農婦。二戰期間,格拉曾被送往德國集中營。在營中的生活艱苦異常,為了打發時間,也為了用文字抵禦絕望與恐懼,格拉開始寫作詩歌。他最初以羅馬方言開始寫作,他的第一部詩集以《塗鴉》為名,於1946年發表。

30歲時,格拉移居羅馬,成為一個教師。在此期間,他結識了當時還是朱塞佩·德·桑蒂斯助手的愛里奧·貝多利,後者後來成為《一個不容懷疑的公民調查》的導演。格拉得到此人的賞識,第一次接觸了編劇的工作。格拉和貝多利一起去阿布魯佐山尋找有關獵狼人的素材,可惜他們最終發現,獵狼人並不存在。不過桑蒂斯還是繼續堅持拍攝了這部電影《人與狼》(1957)。

與人合作

此後,格拉作為一名多產的劇作家,一生編寫了100多部劇本。在他長達半個世紀的編劇生涯中,與安東尼奧尼、費里尼、塔可夫斯基、安哲羅普洛斯等著名作家導演合作,與他們共同創造並見證了歐洲電影的黃金時代。

與格拉有着最緊密合作關係的,當屬意大利著名新現實主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兩人共同編寫了十部電影。這位被認為是本雅明筆下「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的導演的作品中,展現出現代城市給人的精神世界帶來的異化與疏離,令人敬畏。格拉與安東尼奧尼的第一次合作是1960年上演的《奇遇》,這部探討現代社會中疏離的感情關係的電影一出世,便問鼎了當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也開啟了安東尼奧尼作為現代主義大師的導演生涯。此後,格拉與安東尼奧尼還共同寫出了《夜》、《蝕》、《紅色沙漠》、《放大》、《扎布里斯基角》,直到2004年聯合史蒂芬·索德伯格和王家衛共同拍攝的三段式電影《愛神》。

此外,德·西卡、馬里奧·莫尼切利等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旗手都曾與格拉合作過劇本。與馬里奧·莫尼切利合作的《卡薩諾瓦u201970》入圍了當年的奧斯卡提名。此時,格拉的風格還是具有強烈的紀實性和現實主義風貌的。他在戰後意大利電影的轉型時期起了關鍵性的作用,1967年後,與意大利另一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科·羅西的合作中,他早期強烈的紀錄片風格轉變為詩性寫實主義電影。

由此,格拉的電影創作進入了一個詩意的新階段。而這一階段不得不說的最重要的兩個人,是不久前離世的被認為是繼承了安東尼奧尼精神遺產的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和被認為是電影史上「最偉大沒有之一」的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與他們的合作中,格拉保留了一個作者的尊嚴,對問題的追問和詩意的情感。作為導演的左膀右臂,他以專業的技巧和內心共鳴高度契合着他們的創作。

格拉與安哲羅普洛斯首次合作《塞瑟島之旅》就為其贏得了戛納最佳編劇的獎項,之後《養蜂人》、《霧中風景》、《鸛鳥的踟躇》、《尤里西斯的凝視》、《永恆和一日》、《哭泣的草原》、《時光之塵》等充滿詩意與鄉愁,又深刻地反映了希臘政治和現實的影片都出自格拉之手。他和塔可夫斯基的友誼促成了《鄉愁》的合作,?1983年的這部由「俄羅斯詩人」和「意大利瘋子」共同描繪的電影橫空出世,靜謐悠遠的畫面,暗流洶湧的人物情感,詩意的思考以細節的形式充盈在殘忍的現實之中,不動聲色又飽含張力。《鄉愁》也為塔可夫斯基贏得了當年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同年,他們又共同執導了一部紀錄片《雕刻時光》。

晚年生活

2004年,在與安東尼奧尼合作了《愛神》之後,格拉宣布退休,之後他就一直住在意大利家鄉的小鎮裡頤養天年。但2008年,安哲羅普洛斯執導《時光之塵》時依然選擇了格拉。而這也成為兩人合作的絕唱。

作為意大利國寶級編劇,格拉一生獲獎無數,早在1994年威尼斯電影節便向他頒發了終身成就獎。同時,格拉還是優秀的詩人和小說家。作為一名詩人和劇作家,格拉常被問起這兩個身份之間的關係,在一次訪談中,他說,「我的詩的根本是形象」,「在我開始工作之前,我已經在詩句中架起一部攝影機了。」可見,劇作家身份對其詩藝的影響之深。而反過來,如果不是其詩人身份,很難想像他會為安東尼奧尼、塔可夫斯基和安哲羅普洛斯等人寫出那麼多具有高度濃縮詩意的劇本。

80歲以後,格拉依然堅持寫作,同時他也喜歡畫畫和雕塑。他甚至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意大利明星,因為他代言了一系列電子產品的電視廣告,廣告的標語是:「樂觀是生活的香料。」一部名叫《3X托尼諾》的紀錄片,記錄了他晚年的工作和生活。在這部紀錄片的開頭,引用了格拉的一句話,他說,「死亡並不可怕,畢竟,它只有那麼一次。」

作品列表

天倫之旅?(2009)?[編劇]

時光之塵?(2009)?[編劇]

新天方夜譚之失魂王子?(2006)?[編劇]

Um?Ano?Mais?Longo?(2006)?[編劇]

狗、將軍與鳥?(2004)?[編劇]

哭泣的草原?(2004)?[編劇]

人偶的誕生?(2003)?[演員]

猩猩仔十七歲?(2002)?[編劇]

火之地?(2000)?[編劇]

Bibo?per?sempre?(2000)?[編劇]

永恆和一日?(1998)?[編劇]

Viaggio?verso?casa?(1998)?[編劇]

劫後餘生?(1997)?[編劇]

Tayna?Marchello?(1997)?[編劇]

Porto?Santo?(1997)?[編劇]

尤里西斯的凝視?(1995)?[編劇]

White?Feast?(1994)?[編劇]

尋找格爾木?(1993)?[編劇]

尤其是在禮拜日?(1991)?[編劇]

鸛鳥的踟躇?(1991)?[編劇]

天倫之旅?(1990)?[編劇]

子夜的太陽?(1990)?[編劇]

Dark?Illness?(1990)?[編劇]

Viaggio?d』amore?(1990)?[編劇]

Dimenticare?Palermo?(1990)?[編劇]

Burro?(1989)?[編劇]

霧中風景?(1988)?[編劇]

Il?frullo?del?passero?(1988)?[編劇]

養蜂人?(1987)?[編劇]

早安巴比倫?(1987)?[編劇

獲獎履歷

2006

Yereva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終身成就獎

2000

Taormina?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Taormina?Arte?Award

1995

Moscow?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Silver?St.?George

1989

歐洲電影獎(European?Film?Award)?最佳編劇(提名)

《霧中風景》(1988)

1985

意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Best?Screenplay?(Migliore?Sceneggiatura)

《卡奧斯》(1984)

David?di?Donatello?Awards(David)?Best?Screenplay?(Migliore?Sceneggiatura)

《卡奧斯》(1984)

1984

戛納電影節(FIPRESCI?Prize)

《塞瑟島之旅》(1984)

David?di?Donatello?Awards(David)?Best?Screenplay?(Migliore?Sceneggiatura)

《船續前行》(1983)

1976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阿瑪柯德》(1973)

人物評價

意大利前文化部長韋爾特羅尼表示:「托尼諾……經歷了幾乎整整一個世紀的意大利文化,我們失去了一位詩人,天才和了不起的人」。

托尼諾·格拉逝世

集編劇、導演、詩人等多重文藝身份為一體的意大利國寶級電影人托尼諾·格拉辭世,享年92歲。他的離世令俄羅斯文藝界也陣陣痛惜。

托尼諾·格拉非常熱愛俄羅斯文化,並主動擔當起俄羅斯文化的宣傳者,結識了許多俄羅斯文藝界的好朋友,其中包括維索茨基等。1970年,正是在莫斯科,托尼諾·格拉遇到了自己的真愛,娶得嬌妻歸。因此他開玩笑說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俄國人,並深情地將俄羅斯稱之為第二故鄉:「俄羅斯為我開啟了一個新的大陸。」托尼諾·格拉創作的劇本有百部之多,與其合作的歐洲電影大師中也不乏泰斗級人物,諸如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弗朗西斯科·羅西、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和皮爾洛·皮西奧尼等。

其中,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與其默契合作,更是向電影史奉獻了《鄉愁》、《雕刻時光》等經典。在《雕刻時光》中,托尼諾·格拉與塔科夫斯基談及其母親去世前曾說過的一句話:「夜晚來臨了」。時至今日,似乎也可以用此言靜靜地雕刻出托尼諾·格拉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個畫面。

聞訊托尼諾·格拉離世,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也致信表示深切哀悼,指出這不僅是意大利的損失,也是全人類的巨大損失。

托尼諾·格拉的摯友、演員斯米爾霍夫表示,以前每當聽到意大利將其稱之為天才,他都會覺得心痛,明白托尼諾·格拉時日無多。在托尼諾·格拉90大壽時,意大利媒體只有一檔與此相關的節目,而當時幾乎所有的俄羅斯媒體都放棄了排好的新聞內容,專注於對這位意大利導演的報道。在托尼諾·格拉離世前一周,俄羅斯媒體更是追蹤報道,為老朋友送行,定格「夜晚來臨」的時刻。

評論:懷念光影詩人托尼諾

-格拉托尼諾·格拉(Tonino Guerra)的寫作生涯在納粹集中營中開始。他年輕時是意大利反法西斯組織的活躍成員,後被德軍抓捕入獄。為了打發無聊的獄中時光,他開始用意大利方言寫詩,還給獄友講些小故事。德國戰敗後格拉被釋放回家,剛好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他的書,他正式成為作家。

童年的小城生活成為他後來寫作靈感的源泉。戰爭結束後,格拉從烏爾比諾大學教育學專業畢業,到羅馬的學校當老師,認識了後來成為著名導演的埃里奧·佩特里。佩特里當時是新現實主義導演朱塞佩·德·桑蒂斯的助手,在他的引薦下,格拉進入電影界。他和佩特里被桑蒂斯派到山裡尋找專門捕狼的獵人,結果發現這種職業已經消失。不過他們仍舊寫出一部叫做《人與狼》的劇本,由桑蒂斯拍攝,這是格拉參與的第一部電影。[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