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廢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隨着智能手機應用的普及,手機已經成為今天每個人不可或缺之物,它給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多不為人知的弊端。你可能知道手機屏幕藍光對眼睛有害,但你可能沒有想到你對手機依賴的危險更大於藍光。你可能為了填滿業餘時間而開始玩遊戲,但最後可能本末倒置,反被占去工作和私生活的時間……本書作者採訪了對手機產生成癮依賴的諸多案例,年齡段覆蓋從幼兒到老年群體。比如,很多年輕母親在育兒階段為圖省事,過早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不少母親自己也是重度手機使用者,沉迷於各種APP而無暇顧及孩子需求,孩子在最需要情感培養的階段卻無法與活生生的人產生足夠互動,造成其成長後的個性冷漠的缺陷;進入校園後,不少孩子為了融入同學間以聊天軟件和SNS組建起的社交圈而費神,而正是這一社交圈決定了校園內隱秘劃分不同群體等級的差異;邁入社會工作以後,個人行程也因為GPS監控而能被領導掌控到,必須應付客戶需求隨叫隨到,筋疲力盡;進入養老院後,還會有老人因為沉迷麻將之類的手機遊戲不可自拔,甚至有陷入網絡詐騙的危險……
文明的工具像一把雙刃劍,被手機無孔不入滲透的生活背後,是個體失去對自己人生掌控權,陷入異化而不自知,這是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需要警惕的。本書警示讀者重新思考自己與智能手機的互動方式,避免成為一個「手機廢人」。
作者簡介
記者,關注家庭和教育問題、年輕人的互聯網使用問題、兒童虐待以及其他主題。出版作品包括《手機廢人》(文藝春秋)、《居所不明兒童》(築摩書房)、《孩子們的無緣社會》(中央公論新社)、《孩子與手機:不為人知的兒童現狀》(花傳社)等。
譯者
文學博士,首都師範 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漢翻譯,語料庫翻譯等。譯作有上野正彥《不知死 焉知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簿》、中野善壽《拚命活在順其自然的瞬間》、高橋敏夫《文豪之家》(合譯)等。
原文摘錄
正犒賞與負犒賞 剛才列舉的在線遊戲(網絡遊戲)成意、社交(SNS)皮意、內容產品成癮、賭博參與型App成癮其實都包括正負輻賞。具體展開如下。 ·在線遊戲(網絡遊戲)成癮 正犒賞 得到他人的尊重、承認、關注 與現實不同的自己(設定的角色、虛擬形象)被視作英雄等級上升的成就感 負犒賞 「中途退場」「登錄頻率降低」而導致跟不上 同伴進度的惶恐怕自己退出遊戲會給他人帶來麻煩的責任感、罪惡感 ·社交(SNS)成癔 正犒賞 治癒孤獨滿足自我表現欲望 負搞賞 孤獨不安 害怕別人在背後說自己壞話 怕被群組排斥 ·內容產品成癮 正犒賞滿足好奇心、欲望持續的娛樂刺激 負搞賞 擔心不上網就無法享受這種體驗 ·賭博參與型App成癮 正犒賞 獲得財富(滿足收集欲、收集物品) 負犒賞 如果不繼續下去,會對之前出現的損失而產生罪惡感
書評
「如果變成手機了,媽媽就能多看我幾眼。」——繪本《想要成為媽媽的手機》
——
智能手機的普及與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多了不少便捷。
新手媽媽可以通過「哺育APP」了解到之前從未接觸過的關於哺乳育兒的專業知識。家長借用「小鬼訓話APP」來幫助管教孩子(不過我還是不喜歡大人用「孩子不聽話就叫警察叔叔抓你」的說法來嚇唬孩子)。
人們用手機代替手錶、鬧鐘還有備忘錄,以致於有可能背不出親友的11位數手機號碼,記不清楚親朋好友的生日和重要紀念日。
手機給予人們的是無限的快捷便利,但同時也讓大眾犧牲了許多本該值得珍視的一切。
⭐被動轉移注意力。
前面提到,新手媽媽藉助「哺育APP」來學習專業的哺育嬰兒的知識。然而,該APP確實「體貼周到」以致於使用APP的母親總是要定時記錄每個時段的哺乳量和身體情況。過於細緻記錄和苛求,成為了負擔。記錄讓使用者的時間變得碎片化。
如今,不少家長會選擇把自己的手機遞給孩子玩。孩子或許用手機看視頻,玩遊戲,甚至刷視頻給主播打賞(前些日子,新聞報道了孩子拿着父母的錢給主播打賞的真實事件)。
他們試圖用手機這個「免費玩具箱」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停止他們的哭鬧。哭鬧和聲響,在家長看來是個煩心事,也「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他們主動選擇把手機給孩子玩。
(中秋當晚是家庭聚餐日。叔叔的一雙兒女,人手一部手機連着網打遊戲。嬸嬸打來找弟弟問手錶是不是弄丟時,弟弟還不願意停下遊戲接電話。當叔叔嚴厲斥責弟弟吃飯時候專心吃飯,罰他十分鐘之後才能玩手機。弟弟第一句話是,十分鐘好久啊。什麼時候才十分鐘啊。他們已經沉溺在玩手機的這個行為里,卻不自知。)
⭐手機忽視
家庭關係中,論誰在別人想要訴說期待傾聽的時候,都不希望對方沒留心聽,只在玩手機。手機成為橫亘在親子關係間的屏障。這屏障看似透明但又難以穿破。作者還在書里寫到,孩子妨礙媽媽玩手機,被媽媽用拖鞋打。這已經不是情感忽視,而是疏忽和發泄。
《你經歷了什麼?》一書里提到,孩子在出生後6個月到2歲這個時間段是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孩子即便不會說話也會察覺到氛圍的異樣。他們能感知到周圍環境和父母對ta的情感需要。
你經歷了什麼?
8.6
【美】布魯斯·D.佩里 【美】奧普拉·溫弗瑞 / 2022 / 中信出版社
倘若父母沉迷刷手機,形成「手機忽視」 ,那麼孩子很有可能產生「依戀障礙」,沒有安全感,情緒化,不容易信任周圍的人。這種負面影響,不可能輕易被扭轉的。
⭐害怕被拋棄,融入不了校園社交圈
《鎌倉旋渦諮詢所》中,一香總是非常甘願地跟在同學花音和琉美後面。即便乃木君很樂意與一香一起上下學,一香還是想着不能被花音和琉美落下。她願意聽她們的話,疏遠乃木君。她放棄了她本該珍視的友誼,去討好那兩位暗地裡並不重視她的朋友。
鎌倉旋渦諮詢所
8.4
[日] 青山美智子 / 2022 / 湖南文藝出版社
校園種姓制度讓人咋舌。當同學們根據受歡迎程度來把學校里的同學分三六九等,那麼誰都想要好好表現自己。一句沒有及時回復的消息,沒有捧場的在場,很有可能就被踢出群。學生疲於這樣複雜的社交,又怎麼能交到知心朋友,放心去好好學習呢?
他們連遊戲排位都成為「是否把你當朋友」的所需條件。多少孤獨的青少年為了手機遊戲氪金,跟家長謊稱學校又有哪些事項需要繳費。他們用錢買來的只是所謂的朋友的友善對待。一旦遊戲排位跌落或連累遊戲組團,那些朋友翻臉的速度比翻書快多了。
⭐手機成癮
現代人普遍手機成癮。事實上,沉迷手機的人並不覺得自己已經過度使用手機,只覺得這是正常行為。
我們有太多渴求:方便快捷推送的新鮮資訊、相對穩固的人際關係以及被認可被關注的滿足感等。
還有,我們本質上是孤獨的。我們驅散不了孤獨,想在虛擬世界裡找到慰藉。有時候,熬夜與頻繁刷手機並不全是因為有太多值得去看去關注的信息,而是我們想要逃避,逃避苦惱,逃避無望的明天。
就以吃東西做比喻,吃是一種生理上的本能需求。正餐時間的進食是正常的。尋找餐廳吃飯,算是某種高要求的需求。而暴飲暴食,已經超過了身體所需。但食物放進嘴裡就能得到逐漸上漲的飽腹感。這種顯而易見的充實,很危險但迷人。同理,我們刷手機也是在海量的資訊裡面找到些許的刺激和滿足感。這種刺激不會頻繁發生,但足以讓人期待下次是否出現。
⭐被無盡吞噬的我們
除了年青一代容易手機成癮以外,我們也得把目光轉向孤獨的老年人、在家帶孩子想要多賺零花錢的主婦還有職場員工們。他們也正在被手機成癮所吞噬。
○老年人
有報道指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是屬於有錢但不捨得拿出來花費的人群。而人們關注到這重點,轉而向老年人群體推銷高額商品。
(之前,我朋友的媽媽就被新認識的阿姨推薦購買保健品。可能是朋友沒有及時叮囑媽媽不要聽信阿姨們的推銷。朋友媽媽還是花了六萬塊買了不少保健品。這些保健品具體是否符合規定生產,有沒有藥效,不得而知。)
老年人學着跟年輕一輩保持聯繫,容易不自覺沉迷在遊戲或者商品推銷的陷阱里。誤操作帶來的金錢損失,並不罕見。
○主婦
本書提到的「賺零錢網站」像極了現在網絡上興起的「看多少分鐘廣告就賺多少分錢」的推送。家庭主婦關注這類型網站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她們沒有留意這些兼職耗費了她們多少心力,減少了她們與丈夫孩子的溝通交流。得不償失。
○職場員工
員工定位打卡這項操作,是可以理解的。但職場員工和想入職這家公司的新鮮人為了給上司和同事留下好印象,在SNS平台上打造一個人們想要的自己,這點並不可行。「立人設」這件事從來就是不可靠的。日久見人心。若是要表現得一如既往,那請在最開始就培養自己是「別人想要看到的」自己。這樣很累。自己已經不是真實的自己。
⭐持續關注手機帶來的危害
確實,手機並不是壞的。只是使用方式和使用者意識出了差錯。我們不得不提防手機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
◆手機霸凌
《隱形人》中,自認為自己有隱形能力的男孩,因為生氣而臉部漲紅。他這個漲紅得像番茄的臉,被那個欺負他的男同學用手機拍下,發到網上。其他老師同學都疏遠了這個男孩,他還以為自己有隱形能力所以大家看不到他。其實,是大家忽視他。他用他的誤以為,來保護自己弱小的心靈。
隱形人
8.5
[西]埃洛伊·莫爾諾 / 2022 /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本書《手機廢人》里列出的手機霸凌例子,還提醒我之前讀到的《N號房追蹤記》。不是還有人,用不喜歡的人的照片來進行羞辱嗎?欺凌者從來都沒有真正認識到他們對受害者造成多大的傷害!
N號房追蹤記
8.1
[韓]追蹤團火花 / 2022 / 湖南文藝出版社
◆不正常的接拍工作
這裡引申出來的又是另一種潛在的犯罪現象。不懷好意者會用金錢利誘青少年拍下暴露的照片。青少年的防範意識薄弱,很有可能就會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
⭐保持清醒冷靜
「我們無法改變已成定局的過往,但現在與將來還掌握在我們手中。所以,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面對手機這一文明利器的問題。」
在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帶給我們無限便利的同時,我們也該留心那些被我們移開注意力的對象,渴望被關注的孩子,面對面吃飯期待傾訴的親友,還有許多抬頭就能看到的美好。
手機確實危險又迷人。但也請抬頭環視周圍。別讓孩子未來的願望是成為媽媽的手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