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手不釋卷(漢語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語成語
圖片來自 北美留學生經驗

手不釋卷[shǒu bù shì juàn]

手不釋卷(拼音:shǒu bù shì juàn)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三國魏·曹丕《典論·自敘》。「手不釋卷」的原義是手中總是拿着書卷,比喻勤奮好學;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手不釋卷
  • 拼 音:shǒu bù shì juàn
  • 注音字母:ㄕㄡˇ ㄅㄨˋ ㄕˋ ㄐㄩㄢˋ
  • 成語出處:《典論·自敘》

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三國魏·曹丕《典論·自敘》)

衍生典故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始就學,篤志不倦。(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後人根據以上文獻總結出成語「手不釋卷」。

成語故事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他年輕時,因家裡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然驍勇善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如今掌管軍事大權,應當多讀一些史書、兵書,不斷增長自己的學識以擔當重任。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 里的事情又多又複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孫權說:「 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做一個讀書人,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我在掌權前後都讀了不少的書,感覺從中得到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你本來就是個聰明人,更應該多讀點書。」呂蒙問:「可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着說:「 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 等兵書,再讀些《左傳》、《史記》 等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 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着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隨着讀的書越來越多,他的見解也越來越精闢,一些見解就連當時學識淵博的人也自嘆不如。

成語寓意

一個人的成才,環境、機遇、天賦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勤奮好學的人,哪怕外在因素對他再不利,他仍能憑藉不懈的努力最終獲得成功。而懶惰之人,哪怕他的天賦再出眾,外在環境對他再有利,他的成就也將有限。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手不釋卷」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比喻勤奮好學。 [1]

運用示例

  • 清·王晫《今世說·德行》:「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手不釋卷。」
  •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八回》:「他本是手不釋卷的人,到了此時,甚覺無聊得很。」

手不釋卷的例句:

1、趙匡胤雖是一員武將,卻很喜愛讀書,常手不釋卷。

2、哥哥正準備考研究生,一天到晚手不釋卷。

3、這位獲得過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一天到晚總是手不釋卷。

4、他年輕的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到了這把年紀,還是每天手不釋卷。

5、無論在何處,他總是手不釋卷,難怪學問如此淵博

6、這名男子從小酷愛讀書熱愛學習,經常手不釋卷。

7、後來戎馬一生,他也常手不釋卷,這才造就了這一位偉大的詩人

8、讀書手不釋卷固然好,但適時的休息也是很重要。

9、媽媽下定決心要學好英語,整天手不釋捲地朗讀着課文。

10、他是那麼酷愛讀書,你總是可以看到他手不釋卷。

11、篝燈呵凍寫作勤,手不釋卷讀書辛;正風正氣世彰炳,攜手相助奉愛心;炎黃子孫一家親,海內知己若比鄰人生貴得百善行,留取丹心照汗青。

12、不管是工作間隙還是茶餘飯後,玲玲總是手不釋卷,所以她的知識面很廣,知道的東西很多。 [2]

手不釋卷的成語接龍:

手不釋卷 > 卷席而葬 > 葬玉埋香 > 香肌玉體 > 體體面面 > 面黃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紳名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飽馬騰 > 騰雲駕霧 > 霧慘雲愁 > 愁雲慘霧 > 霧閣雲窗 > 窗明几淨 > 淨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