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彥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扈彥珂(公元886年~公元960年),五代時將領。雁門(今山西代縣)幼事王建立。
劉知遠在太原建後漢,擢為宣徽南院使,復授鎮國軍節度使。河中李守貞等據城叛,郭威用彥珂之計,及平定河中,對後漢的克敵制勝起了重要作用,因之以功遷護國軍節度。
周世宗柴榮即位,授左衛上將軍,復以太子太師致仕。
宋太祖趙匡胤即位,遣使厚賜,數月後病卒洛陽,享年七十五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扈彥珂 | 出生時間 | 886年 |
所處時代 | 五代 | 去世時間 | 960年 |
民族族群 | 漢族 | 出生地 | 雁門(今山西代縣) |
主要成就 | 獻計平定三節度使叛亂 |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扈彥珂從小追隨王建立,以謙恭厚道著稱。王建立先後任鎮州節度副使(今河北正定縣)、青州節度使(今山東益都縣),扈彥珂一直在他手下,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鎮守潞州的王建立病亡,臨終向朝廷上遺表推薦扈彥珂,扈從珂因此得擔任河東節度左都押衙。
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他擢拔扈彥珂為宣徽南院使,檢校司徒,後來歷任鎮國軍節度使、華州(今陝西華縣)、商州(今陝西省商洛商州區)等州觀察使、處置使等職務。[1]
獻計平叛
乾祐元年(公元948年)正月,劉知遠去世,次子劉承祐繼位,乾祐三年(950年),鎮守河中的李守貞、鎮守永興的趙思綰、鎮守鳳翔的王景崇聯合發動叛亂,漢隱帝命郭威總領諸路兵馬前去平叛,扈彥珂奉命隨軍出征。[2]
大軍到了華州,郭威與諸將會議軍情,當時諸位將領多數主張先討伐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為好。郭威一時也沒有決定先討伐那裡才好。這時,扈彥珂進言道:「現在三股叛勢力已經聯合起來了,他們推舉李守貞為主,既然他們以李守貞為主,咱們就應該先討伐河中,河一旦被平定,那麼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自然膽落,一戰可下。何況河中路近,長安、鳳翔皆路遠,如果舍近攻遠,倘藶王景崇、趙思綰在前方與我們對峙,李守貞在後方偷襲我們的後路,那就是腹背受敵了。到那時可怎麼辦呢?」郭威一聽他說的有道理,就聽眾了他的建議,先行攻打李守貞。而戰局發展也果如扈彥珂所預料的一樣。
由於扈彥珂建議平定「三叛連衡」的方略奏效,平定叛亂之後,當年七月,他因功授護國軍節度使,留守河中。當地經過戰亂,戶口減少很多,生產殘破,都想得到一個良帥能鎮守撫慰地方,而扈彥珂性格懦弱而且不明事理,朝廷上對他的的好評價很少。[3]
出守滑州
-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漢隱帝劉承祐密令捕殺鄴都留守、樞密使郭威。郭威起兵攻入開封,次年,郭威稱帝,改元廣順,建立後周。郭威加封扈彥珂為同平章事,命他移鎮滑州。任職一年多後,被替代召回,與鳳翔節度使趙暉都獻上緡帛,請求擺設酒筵,郭威沒有接納他獻的緡帛,還把原滑州城裡原屬李守貞的宅院賞賜給了他。
- 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駕崩,晉王柴榮即皇帝位,是為周世宗。後周世宗嗣位後,扈彥珂被任命為左衛上將軍。[4]
晚年生活
- 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扈彥珂以年老有疾為由,向世宗皇帝上表講求退休,柴榮下詔授扈彥珂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師,同意他致仕回到西京洛陽居住。
- 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稱帝,改元建隆,建立北宋,趙匡胤派人去洛陽賜給扈珂器物錢幣,以示敬重,又過了幾個月,扈彥珂病死於洛陽,享年七十五歲。[5]
人物評價
-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傳第十三》:」幼事王建立,以謹厚稱。「 [6]
-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傳第十三》:」時蒲人雕弊,思得良帥鎮撫。彥珂暗弱,朝議少之。「[6]
-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傳第十三》:「扈彥珂請擊河中,卒用其策,愚者之一慮雲。」 [6]
人物軼事
- 扈彥珂的舊主王建立,曾於天成元年任鎮州節度副使、節度使,《舊五代史·王建立傳》稱「建立晚年歸心釋氏,飯僧營寺……」,向佛的他在鎮州任上應與境內名寺高僧交往密切,高僧圓寂後,王建立將建舍利塔之事託付給扈彥珂也在情理之中。這應是該舍利塔由扈彥珂及河東都部署修建的原因。[7]
史料記載
-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傳第十三》 [6]
參考資料
- ↑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傳第十三》會漢祖自太原建號,擢為宣徽南院使。未幾,授鎮國軍節度,華商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 ↑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傳第十三》乾祐初,河中李守貞、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並據城叛,周祖為樞密使,總兵出征,道出華州。
- ↑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傳第十三》及平河中,以功遷護國軍節度。時蒲人雕弊,思得良帥鎮撫。彥珂暗弱,朝議少之。
- ↑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傳第十三》世宗嗣位,授左衛上將軍。
- ↑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傳第十三》太祖即位,遣使就賜器幣,數月卒,年七十五。
- ↑ 6.0 6.1 6.2 6.3 宋史.126在線閱讀網.2014-09-11
- ↑ 正定洪濟寺、舍利寺相關文物綜述 .佛教導航網.201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