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扁果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扁果草(Isopyrum anemonoides Kar. et Kir),毛茛科扁果草屬植物,國內分布於我國分布於西藏、青海、甘肅、新疆,國外分布於在克什米爾地區、阿富汗和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棲息在海拔2300―3500米之間。

分布範圍

在我國分布於西藏、青海、甘肅、新疆。生海拔2300-3500米間的山地草原或林下石縫中。在克什米爾地區、阿富汗和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塊根藥用,在黑龍江一帶作天葵子的代用品。

形態特徵

根狀莖細長,粗1-1.5毫米,外皮黑褐色。莖直立,柔弱,高10-23厘米,無毛。基生葉多數,有長柄,為二回三出複葉,無毛;葉片輪廓三角形,寬達6.5厘米,中央小葉具細柄,等邊菱形至倒卵狀圓形,長及寬均1-1.5厘米,三全裂或三深裂,裂片有3枚粗圓齒或全緣,不等的二至三深裂或淺裂,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葉柄長3.2-9厘米。莖生葉1-2枚,似基生葉,但較小。花序為簡單或複雜的單歧聚傘花序,有2-3花;苞片卵形,三全裂或三深裂;花梗纖細,長達6厘米,無毛;花直徑1.5-1.8厘米;萼片白色,寬橢圓形至倒卵形,長7-8.5毫米,寬4-5毫米,頂端圓形或鈍;花瓣長圓狀船形,長2.5-3毫米,基部筒狀;雄蕊20枚左右,花葯長約0.5毫米,花絲長4.5-5毫米;心皮2-5。蓇葖扁平,長約6.5毫米,寬約3毫米,宿存花柱微外彎,無毛;種子橢圓球形,長約1.5毫米,近黑色。6-7月開花,7-9月結果。[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