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村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合格名單」,房村鎮在列。
房村鎮
位於區境東南部,北依徂徠山與徂徠鎮相連,南隔大汶河與寧陽縣相望,東與良莊鎮為鄰,西與北集坡、大汶口二鎮接壤。面積95平方公里。鎮政府駐房村,距泰城27.5公里。泰樓、泰華公路穿鎮而過。還有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房村鎮。
建置區劃
房村明立村,為防敵盜,故名防村,後演化為房村。鎮境,1912年屬泰安縣梁父區。1928年分屬第三、六、七區。抗日戰爭時期屬第八區。1945年劃為寧陽縣第八區。1950年改為第七區。1953年復歸泰安縣改為西住區。1958年改建為樂園公社。1984年改為房村辦事處。1985年建房村鄉。1994年建鎮。鎮以政府駐地村得名。1999年,全鎮轄房村、東西住、西西住、東楊莊、西楊莊、新楊莊、南滕村、北滕村、鄉北、鄉南、西良甫、魯里、鄒家莊、良一、良二、埠東、埠西、朱家莊、韓家寨、周全、肖莊、董白塔、程白塔、金莊、南陽關、北陽關、澇坡、麼山峪、黑石埠、東南望、西南望31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
歷史文化
房村鎮歷史悠久,早在周代就有許多村莊。據《考古錄》記載,龍鄉城、古城南今大汶口東十餘里有城基,俗稱鄉城。龍鄉城,建於春秋成公二年鄉城北嶺。東周時百里王,建梁王都城於此(即現在的王家莊)並建有兩處梁父,城東為東梁父,城西為西梁父。唐詩中的《梁父吟》指的就是這裡。梁王指派夏氏兵器匠就城外築爐百座,打制兵器,後人在此居住取名「爐里」即今天的「魯里村」。因其風水上佳,古代名人周龍占生前自造墓地於方寸南鄉城嶺。歷代帝王泰山封禪均在此祭地。另外,存有西西住文化遺址等。[1]
基本介紹
交通旅遊:房村鎮處於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黃金旅遊線的中間,離泰山和曲阜僅20公里,西有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京滬鐵路,北有京滬高速公路,鎮內柏油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這裡山青水秀,人傑地靈,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就座落在房村境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革命歷史遺蹟交融一起,是觀光、旅遊、避暑、休閒的好去處。
自然資源:房村鎮地處泰山山脈徂徠山腳下,有豐富的硫磺、石油資源,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境內,全國最大的西紅柿生產基地,傍汶河之畔,河砂、林木、蔬菜等資源優勢明顯。位於房村鎮鎮境內朱家莊村南部的自然硫礦床,是一九七六年由山東省地質九隊進行地質普查時探明的,通過七六至七九年近四年的詳細勘探,初步探明,該礦床純硫儲量2.93億噸,礦石平均含硫品位80%,年開採量30萬噸以上,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的自然硫礦床,其儲量居亞洲第三位。該礦床探發後,曾一度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先後聘請了外國有關專家進行了試采試驗,取得了成功經驗。
農業情況:房村鎮是農業大鎮,目前,全鎮共有蔬菜面積4萬畝,其中冬暖式大棚2萬個,綠筍面積5000畝,是泰安市蔬菜冠軍和高效農業示範區。為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建起了山東泰山紅西紅柿專業批發市場,以市場帶動周邊鄉鎮共同發展特色農業,現在以房村為中心形成了4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
特色產業
房村鎮地處馳名中外的泰山腳下,風景秀麗的大汶河畔,居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黃金旅遊線的中間,離泰山和曲阜僅20公里,西有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京滬鐵路,北有京滬高速公路。鎮內柏油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就座落在房村鎮境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革命歷史遺蹟交融在一起,是投資、觀光、旅遊、避暑、休閒的好去處。
房村鎮轄區總面積96平方公里,6萬人口,在農業上先後培植起「蔬菜、桑園、瓜果、畜牧」四大主導產業,生產的「泰山珍珠西紅柿」、「徂徠山無籽西瓜」等農副產品,享譽四海。連年是泰安市蔬菜生產冠軍鄉鎮、畜牧生產冠軍鄉鎮和省畜牧業強鎮,是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明星鎮。
房村鎮實施「建設大棚西紅柿基地,實現強鎮富民」戰略,全面推廣無公害種植、綠色食品等標準化生產技術,註冊了「泰山珍珠」牌商標,並建起了由農業部定點的西紅柿專業批發市場。全鎮現已發展大棚西紅柿1.5萬多畝,年交易量3.5億公斤,銷售收入3億元,成為全省最大的西紅柿專業生產批發基地,產品銷往國內10多個省市和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僅此一項全鎮農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
泰安市岱嶽區房村鎮圍繞大棚西紅柿和桑田兩大優勢產業調整種植結構,生態農業帶來了高效益,大棚西紅柿、桑田成了房村鎮的「金元寶」。鄉城南村支部書記吳衍利介紹,鄉城南村有桑園面積800畝,一畝桑田收入4000元以上,是原來種植玉米、小麥時收入的幾倍。
西紅柿大棚成了房村鎮鄒家莊村一道美麗的風景。村里引進了各種名優品種西紅柿。鄒家莊村共有西紅柿大棚580個,一戶平均有兩個大棚,一個大棚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3]
整檔工作
鎮兩委積極抓好『組織檔案整理』工作做到了責任、精力、措施三個到位。
強化責任落實制度。明確各單位、部門和企業的主要負責同志是本單位、本部門『整檔』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落實各項目標任務,並建立長效機制。
嚴格考核制度。把組織檔案整理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內容,實行問責制,獎懲分明,建立了『整檔』工作的激勵約束機制。
建立通報制度。鎮兩委專門下發了關於組織檔案整理工作的紅頭文件,採取多種形式的通報制度,進一步明確了『整檔』工作的責任,增強了各級、各部門對『整檔』工作的重視程度,有力地促進了『整檔』工作的順利開展。[4]
特色村屯
北滕村
北滕村地處房村鎮西部,與汶口鎮汶河接壤,共有916戶人家,2848人,92名黨員。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立足高起點,堅持高標準,努力做到三個文明一起抓,三個效益一起上,多次被區委授予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小康村。系大汶河於柴汶河匯流之處,西面與北面與大汶口以河為界。有北藤村大橋聯通,西臨津浦鐵路和104國道,南與寧陽縣以河分界。以出土文物為據,該村歷史悠久,有大汶口文化的遺蹟,現全村總戶數916戶,2848人,1741畝耕地,十二個村民小組,92名黨員。
北滕村新村規劃,東西總長960平方米,南北總寬357.32米,總面積515畝,現規劃中心大街40米,東西街8米,南北中心大街20米,南北街10米,共分10個小區,每個小區容納住戶80戶,東西大街(中心)北7排,南6排,每戶宅基地面積224平方米,東西中心大街北,南北中心大街西設村委大院,文化大院,村小學,幼兒園,衛生室,村民俱樂部,總面積84.40x170.66=14403平方米。
榮譽記錄
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合格名單」,房村鎮在列。[5]
新農村建設
建設農村清潔能源工程,發展農村循環利用經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礦業大學秸稈清潔利用實踐小分隊於2008年7月26日來到徐州市銅山縣房村鎮溫劉村,參觀了該村的「一池三改」。據悉房村鎮溫劉村是徐州市新農村建設的市級示範村。
進入溫劉村,在村支部書記王賢星以及該村「一池三改」主任劉安的帶領指揮下,隊員們看到很多農戶已修建起了沼氣池,通過改造把豬圈、廁所和廚房與沼氣池相連,從而達到「一池三改」的效果。據了解該村共有800多戶農家,已有200多戶完成了「一池三改」工作。村民張運廷為我們算了一筆賬,原來家裡用煤氣,她們一個五口之家,兩月用三罐煤氣,花費為315元,而現在利用沼氣,120元的人畜風糞便產生的沼氣可以供給大半年使用,由此可見,節約量十分明顯。而且沼氣清潔無污染,使村容村貌也大有改善。村民許海玲告訴我們,她家只交了1300元(房村鎮積極修建沼氣池),而縣政府補貼2050元,這3350不僅完成「一池三改」工作,而且灶具、灶台、管道、家用沼氣調控淨化器等整套設備樣樣齊全,每家每戶可以安心使用沼氣燃料。此外劉主任介紹,沼氣池產生的沼渣可以還田作天然肥料,沼液可以養豬養魚。這樣廢液、廢渣不但沒有排放造成環境污染,還發展了綠色農業。通過我們的了解,「一池三改」是一項確確實實的惠民政策,深受老百姓的好評。隨着首批農戶沼氣試用成功,「一池三改」已深入民心,越來越多的農戶將完成「一池三改」工作。
「一池三改」這一沼氣利用新技術,在開發農村新興能源使農村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同時,也給農民帶來了實惠。相信越來越多的農村將走上「一池三改」的道路,並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快速前進。[6]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房村鎮
概述
房村鎮位於徐州市東南部,東鄰徐州觀音國際機場及睢寧縣,南與安徽省靈璧縣接壤,面積85.5平方公里,耕地6.3萬畝,4.2萬人口。
該鎮為黃河衝擊平原,鎮域範圍由故黃河堰分為堰上、堰下兩個區域,高程相差2.5米左右,土地承載力8-12噸。
該鎮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導產業,現已形成1萬畝淺水藕、5000畝豌豆、5000畝四季苔韭菜、5000畝「黃冠」梨、3000畝花椒、400萬羽家禽、4萬隻羊(其中波爾山羊6000多隻),4000頭牛的規模,是徐州市禽蛋生產、銷售基地。鎮辦工業園區規劃面積3000畝,全面對外招商。
相關視頻
dy123愛剪輯-房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