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克里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戴克里先(英語: Diocletian ),(244年-312年,英語:Diocletian,/ˌdaɪ.əˈkliːʃən/,拉丁語: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羅馬帝國皇帝,於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他結束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235年—284年),建立四帝共治制,使其成為羅馬帝國後期的主要政體。其改革使羅馬帝國對各境內地區的統治得以存續,最起碼在東部地區持續了數個世紀。

羅馬帝國的一系列立法[1]活動以法制教育使其成為了當時西方世界的法學教育中心。同時也為帝國培養了一批法律人才[2]

人物生平

在巴爾幹半島的伊利里亞,狄奧克萊斯(即戴克里先)崛起為羅馬執政官(譯註:此時的執政官實為皇帝)。其於284年11月20日被羅馬軍隊推舉為執政官以取代剛駕崩的努梅里安成為羅馬帝國統治者,在285年夏的馬格斯戰役中戴克里先擊敗另一位皇帝(執政官)卡里努斯,後者被叛將刺殺後,戴克里先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的皇帝,此時他正式改名為戴克里先。

此前,在235年至284年間,羅馬接連出現了二十六位皇帝,平均只在位兩至三年。

戴克里先在284年至298年間讓人感覺步上前數任短命皇帝的後塵,為保衛帝國的疆域不斷挑起戰爭,使帝國平民不斷起義。然而,在298年,戴克里先成功阻止日耳曼人橫渡多瑙河與萊茵河,使其無法進侵羅馬帝國本土,又制止了波斯帝國對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的進犯,並打敗了其國內的政敵,成功地穩住帝位。

改革

戴克里先在穩住權位後便開始着手改革羅馬帝國,因為他認為羅馬帝國內部在經歷了長達五十年的不穩定時期後,已瀕臨崩潰,無法支撐下去。他展開一系列的改革以防止帝國再度陷入無政府狀態,並維持帝國的生命力。這包括將帝國一分為二以便於管理、設立新的皇位繼承系統、加強中央集權與徹底將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是一個史學稱呼,並非是羅馬的官方稱呼,其有帝國之實,卻無帝國之名,仍保持羅馬共和國之稱謂——元老院與羅馬人民)的外表剝去,並作出針對當時出現的極度通貨膨脹的經濟改革。

羅馬帝國向來實行軍事獨裁,但在外表上卻是共和制。這使其合法性受到眾多複雜的頭銜與慣例所制約,削弱了皇帝對軍團與禁衛軍的控制。這可以由皇帝的稱謂最高統帥(Imperator)看出來,而皇帝的稱謂亦由此而得。這些稱謂雖然笨拙,但卻在公元頭兩個世紀被眾多羅馬皇帝沿襲下來。然而,由卡拉卡拉承接帝位開始,統治者開始摒棄或簡化眾多共和國頭銜與法制,並加強中央集權,使共和制形同虛設。而共和遺留下來的這些程序亦在暗地裡破壞了皇權的基礎與合法性。戴克里先認為皇帝頭銜應該更為全面,而非只是建基於武力,其應更具認受性與穩定性。所以他尋求建立新法規,重新確認皇位的合法性,將皇帝描寫成半神的化身與最高祭司。這時共和國時期的舊頭銜最高祭司(Pontifex Maximus)即被賦予新的意義,成為皇帝的頭銜,並變得十分重要。

戴克里先為自身選取了一個新的頭銜,稱自己為「主與神」(Dominus et deus)。這與此前的羅馬皇帝十分不同,此前的皇帝通常自稱為共和國元首或第一公民,以示表面上的平等與民主。且之前的皇帝死後才能封神,戴克里先首創生前神化,為引進東方專制政體奠定基礎。

戴克里先在其頭銜上移除了所有的虛稱,自命為最高君主。不再出現在平民面前,如果有人慾陛見皇帝時,需五體投地於地上,不可直視皇帝,以示隆重,且只被允許輕吻皇帝的外袍底部。由此,其創造了一個神權政治的專制政府。

對基督教的迫害

在303年,羅馬帝國開始最後且最大的一次對基督徒的迫害。在戴克里先統治前期,並不極欲迫害基督徒,加萊里烏斯是唆使其迫害基督徒的主要人物。然而戴克里先在其統治後期,卻變為嚴酷迫害基督徒的君主,並於303年2月24日發布首個逼害基督徒的法令。因為他嚴酷迫害基督徒所以得到一個稱號「黑色的十字」。

基督徒士兵需要離開軍隊,其後基督教堂的私產被充公,而且基督教的書籍被燒毀。在戴克里先的宮殿被兩次縱火後,其對基督徒採取更強硬的措施:基督徒要麼放棄信仰,要麼被處死。這次對基督徒的逼害行動持續至313年君士坦丁一世頒布米蘭敕令為止。這次逼害使得亞歷山大教區的教堂將戴克里先即位的年份,284年,視為殉道時期的新紀元。殉道者包括教宗聖馬爾塞林努斯、聖女菲洛莫納、聖阿法、聖路濟亞、聖艾爾摩、聖弗洛里亞諾、聖喬治、聖艾格奈,而最後一位是於311年殉道的亞歷山大之彼得。另一個逼害基督徒的影響是馬里努斯逃去蒂塔諾山,並在該地建立了聖馬力諾。

視頻

戴克里先 相關視頻

巴爾幹半島108集:華人談在塞爾維亞多年的感受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