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克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戴克戎 原圖鏈接

戴克戎簡介

1955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1961年至1974年任上海鐵道醫學院(現同濟大學)骨科主治醫師。1975至今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任教授、主任醫師、碩士及博士生導師、主任、院長等職。其中1983至84年在美國Mayo醫學中心及研究生院骨科生物力學研究室任客座研究員。目前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臨床醫學院院長、終身教授、上海市關節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交大醫學院骨關節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張江醫學內植物工程聯合研究所所長。是醫用生物力學等14本國內、外專業雜誌的主編、副主編、編委;中華醫學會等10個國內學術團體的委員、常委、副主委、主委。先後擔任世界華裔骨科學會會長、亞太人工關節學會會長、秘書長、國際生物材料研究會副會長、AO國際內固定學會理事及中國分會會長。為國際髖關節學會國內唯一、亞洲第三位正式會員,美國骨科學會(AOA)唯一的大陸通訊會員。經法國外交部與衛生部批准,2002年被授予地中海大學榮譽博士,為獲此殊榮的唯一來自亞洲的學者。

成績

戴克戎教授因在人工關節、形狀記憶合金的醫學應用、骨科生物力學、髖部損傷、骨質疏鬆症等眾多領域的成就,先後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國家教委一等獎、衛生部、上海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等28項獎勵,獲得申請及授權專利11項。先後負責包括國家自然基金、國家973項目子課題、國家教委、衛生部、上海市以及國際合作項目等30多項課題。先後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34篇(第一作者100餘篇)。主編、參編國內、外專著35本。1979年以來共培養博士生31名,碩士生14名,博士後6名。目前正在培養博士生10名。戴克戎院士創建了國內醫院中最早的骨科生物力學研究機構―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骨科生物力學研究室,將生物力學引入骨科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成果。為我國的骨科生物力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戴克戎院士在醫工結合方面也作出突出貢獻,1981年在國際上首先將二十世紀的標誌性新材料形狀記憶合金製品用於人體內部,設計出可對關節骨折進行持續加壓固定的形狀記憶加壓騎縫釘,並用於臨床。發明了一系列形狀記憶骨科固定器和假體,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和上海市首屆發明家稱號,在國際學術會議上被授予「形狀記憶合金醫學應用奠基人金杯」。1985年,他又與美國Iowa大學合作,在國際上首先開發成功兼具機械和生物學固定作用的骨粒骨水泥。在國內研製成第一代多孔表面人工關節,在國際上首先提出股骨上段有效髓腔和人工關節優先區定製概念,並與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將20世紀末在工程學領域的柔性製造、快速原形等先進技術與理念,以及計算機圖像和CAD/CAM技術用於人工假體的個體化設計與製作,研製出新型人工髖、肩、膝、踝關節、骨盆和四肢長骨假體,均成功用於臨床,並初步形成了產業化。在綜合應用組織工程和基因工程技術促進骨再生的實驗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果。成功修復了大動物的節段性骨缺損,並獲得4項年國家發明專利。[1]

獎項

戴克戎教授先後獲得衛生部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全國衛生系統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全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高等院校先進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僑界優秀知識分子、首屆胡楚南僑界知識分子英才獎、首屆上海發明家和1997香港傑出中國訪問學人、上海市醫學榮譽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等獎勵或榮譽稱號等十餘項榮譽稱號。

視頻

參考來源

  1. [1] 同濟大學校史館 2016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