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戚麟祥(清朝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戚麟祥(清朝官員) 戚麟祥,字聖來,號瓶谷,浙江德清人,清朝官員。戚麟祥回京應試,中進士,除福建連江知縣。 戚麟祥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已丑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侍講學士,通河洛之學,祈禱晴雨,頗靈驗。世宗嗣位,因事戍寧古塔,臨行前稱,「某年吾當歸。」其子戚弢言隨從北上,備受艱苦。

履歷

  雍正八年,戚弢言回京應試,中進士,除福建連江知縣。乾隆元年,大赦天下,麟祥仍不得還。戚弢言刺指血為書求郝玉麟赦父,玉麟最初不肯,戚弢言大哭,引佩刀欲自裁,玉麟終於答應。至京城,高宗得知此事,深憫之,特赦戚麟祥。

著作

  戚麟祥於隔年於連江去世。著有《瓶谷筆記》。詩詞《贈鐵華上人》:天下名山數武夷,偶飛一錫到京師。來從舍衛施金處,歸在清和浴佛時。六六峰高雲滿衲,三三溪曲水盈卮。掉頭轉望長安市,千里緇塵馬面吹。

史籍記載

  雍正元年十二月,吏部會議學士戚麟祥奏請「考試太醫、選取生員」的條陳時,認為「醫學關係民命,必得專精學習之人,方於民生有益。題請先由禮部議奏。」奉旨:這事交部議,特為得好醫生,與眾有益之意。部議尚未詳盡,將本發回,着吏、禮二部會同劉聲芳、林祖成,將如何教訓方成好醫生之處,詳加議奏。吏部遵旨查後提出,「學醫必先明理,明理在乎讀書。如明之張景岳所輯《類經注釋》,內經、靈樞、素問之旨甚明;李時珍之《本草綱目》,辨別藥性甚備;張仲景之《傷寒論》,分析脈症甚詳。醫家必於此三書熟讀研究,然後臟腑、經絡、陰陽、寒暑瞭然於心,按病制方,始能見效。若徒記成方,雖亦可以治病救人,而學無本原,不知通變,不得稱為名醫。嗣後,行文直隸各省巡撫,訪查所屬明於醫學之人,詳加考試,果有精通三書者,指名題請授為醫學教授。每省設立一員,准其食俸,三年俸滿,如果勤慎端方,醫人多效、術業精通者,貢入太醫院,試其醫業學術,優者授為御醫。」 [9]此題本於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日奉旨「依議」。遂准行文各直省,令將所屬習醫人訪明,有精通者,呈報巡撫,給資赴院考試。  康熙四十七年,太醫院奏准由民間及生員中選取醫員。據史料載:太醫院因御醫等員僅一百零五人,每日輪值,差多人少,奏請於直省民醫及舉貢生監內,擇精通醫理、情願效力者,酌增二十名。奏准:凡情願效力者,「布衣」自赴該院具呈;其有職銜者,由該地方官給照,聽該院遴選補用;伊等經效力年久,實有成效,其布衣與醫士、醫生等照常補授;有職銜者,由該院開明具奏,移送該部,遇有伊等應用職銜,准其先用。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