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戚同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戚同文
出生 903年;一說912年
宋州楚丘縣
逝世 976年;一說985年
國籍 中國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
職業 著名的教育家

戚同文(903年-976年,一說912年-985年 ),字同文。宋州楚丘人 。生於唐朝末年,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睢陽學舍(應天書院前身)創辦人楊愨的學生,戚同文繼承師業,繼續在睢陽學舍辦學,人稱戚同文為"睢陽先生"。 [1]

戚同文的長子戚維任隨州書記,迎同文就養。戚同文卒於漢東,年七十三。戚同文死後,睢陽學舍一度關閉。戚同文擅長作詩,著有《孟諸集》20卷,今已失傳。[2]

人物生平

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戚同文出身於宋州楚丘縣 一個儒學世家,但自幼父母俱喪,隨祖母就養於外曾祖父家,過着一種寄人籬下的孤苦生活。戚同文侍奉祖母以孝聞名。祖母去世,他晝夜哀泣,數日不食,鄉里鄰人深受感動。 [3]

戚同文聽說當地名儒楊愨設館教授學生,便去懇求入館學習,楊愨見其意誠,就教其讀《禮記》。戚同文極為羨慕,但孤單貧苦,無力拜師。一日路過學舍,被楊愨留學,教授其《禮記》,戚同文遂即成誦,一天就背會了一卷。

楊愨大為驚異,從此就收下了這個孤兒。同文聰慧過人,又異常勤奮,不到一年,就能背誦"五經"。後來楊愨將自己的胞妹許配同文為妻,同文攻讀更加勤奮。

時值後晉末年,天下大亂, 同文立志不去做官,但他卻希望國家早日統一,因此便以同文為名。楊愨常鼓勵他去做官,他卻說:"先生不去做官,同文也不去做官。"楊愨依附於將軍趙直家,趙曾患重病,不能起床,便將家事託付同文。

楊愨去世後,戚同文為報答楊愨的教育之恩,竭力為楊愨經計家事,代楊愨撫子養老,為葬三世數喪,並繼承楊愨的事業,開始了他教書授徒的生涯。

趙器重同文的為人,戚同文受到趙直的特殊禮遇,在宋州宋城內為他築室數楹,為他興建學校,廣收門徒。慕名而來求學的不遠千里。他的學生中進士的就有五六十人。宗度、許驤、陳象輿、高象先、郭成范、王礪、滕涉等都官至丞相。

戚同文為人純厚樸實,崇尚信義,遇人有喪事便盡力幫助,宗族、鄰里貧困無法生活的他便去周濟。冬天常將自己的棉衣送給身寒無衣的人們。他不蓄積財產,不營建居室,主張"人生以行義為貴,何必去積財呢?"因此深得鄉里推崇。

遇有不孝父母,不友愛兄弟的人,他便教以做人為善的道理。他善於識人,與他交往的都是當時的名士,且樂意聽人的善事,從不說人的短處。長子戚維任隨州書記時,將戚同文接至任所奉養,後卒於漢東,年73歲。同文著有《孟諸集》20卷,今已失傳。

家庭成員

妻子:楊愨胞妹

長子:戚維

次子:戚綸

內兄(大舅子):楊愨

人物軼事

戚同文生逢五代戰亂,絕意仕祿。入宋,思見天下統一,遂以"同文"為名。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富商曹誠,造學舍百餘區,首建書院。

聚書15 000餘卷,弟子不遠千里而至,延生徒講習誦經,成一時之盛。事聞京師,上詔賜名為"應天府書院"。生平喜讀書、藏書。

南宋學者王明清論其藏書富,可與歷陽沈立、廬山李常、九江陳景元等並稱。

與王曙、宋綬、劉羲仲、晁說之等人皆稱藏書家。與藏書家楊徽之極為友善,多有相互酬唱、彼此借抄稀見孤本之舉。歿後,其藏書均散佚。門人追諡為"堅素先生"。好為詩,著有《孟諸集》20卷。

參考來源

  1. 戚同文 ,360搜索
  2. 戚同文 ,360搜索
  3. 戚同文 ,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