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戰國玉鏤雕螭龍合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戰國玉鏤雕螭龍合璧戰國,直徑11cm。清宮舊藏。[1]

[]

此璧為新疆和田青白玉制,局部有色變,圓形,內、外邊沿略平。璧兩面皆飾凸起的谷紋,作交錯的斜線排列,穀粒呈旋狀。璧孔內鏤雕一螭龍谷紋璧是戰國時期常見的玉器,此件玉璧較一般的戰國谷紋璧更為精緻,穀粒圓旋高聳,其精緻整齊超乎一般。所雕螭龍細頸粗身,肌肉微隆,挺胸似直立,尾自身後上沖貼於頸,形似猛獸,表現出蓄勢待發之狀。商、周以來,對於兇猛動物的表現多集中於頭部,而對體形的表現則有所不足。此件戰國璧之螭龍身體態勢的刻畫極為生動,在造型藝術表現上是一重大進步。作品自中部對半剖開,成一對合璧,從剖口看,並非原設計,應是重大事件發生時臨時所致。

玉璧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是禮天之物,以良渚文化最為多見。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的理念為歷代所遵循。良渚文化墓葬中,亦見以玉璧和玉琮環繞、墊、壓屍身的現象,玉璧、玉琮也具有了殮屍的功能。以玉璧殮屍在漢代得以延續。玉璧除墊於屍身下方或放於屍身之上外,還見鑲嵌於棺槨、長方枕表面,縫綴於玉衣頭頂部位,或懸掛於墓室之中。這些用於殮屍的玉璧,材質大都相對較差,碾琢粗糙。本品體薄,開片不甚規整,雕刻亦頗為粗率,應為殮屍之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