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徐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良發行專輯

《我》是徐良的第三張專輯,由徐良擔任製作人,收錄了《星座戀人》、《爛人》等十首歌曲,於2014年12月25日發行。徐良憑藉該專輯獲得2014年度MusicRadio中國TOP排行榜年度校園人氣男歌手。

我(徐良)
圖片來自 酷我音樂網

[1] 中文名 我

外文名 It's me

專輯語言 普通話

專輯歌手 徐良

曲目數量 10

發行時間 2014年12月25日

音樂風格 流行

唱片公司 海蝶音樂

製作人 徐良

發行地區 中國內地

創作背景

專輯《我》是徐良的一次挑戰,徐良想要創作一些適合大眾的、走心的音樂。

而男女對唱是徐良比較擅長的風格,有的時候,徐良會覺得有些作品自己唱有點不過癮,有些想法沒有表達出來。

因此,徐良就會覺得如果能和女歌手一次演唱會更有感覺,便嘗試了全專輯所有歌曲和女歌手合唱的形式。

大部分女歌手都是徐良通過合作才認識的。

在選擇女歌手時,徐良會自己選擇一部分給公司,公司也會推薦一部分,最後根據每首歌的特點,從中定出十位女歌手。

徐良寫歌的靈感來源於自己的故事和體會,每天都會寫一首歌,每次有靈感時便會通過鋼琴、吉他等記錄下來,用小Studio把它錄下來,太忙時便只寫曲子或者副歌。2014年寫了350首左右,而專輯裡的十首歌便是從中選出來的。

在歌曲《那天夏天我學會了在被子裡抱緊自己》中,徐良為了給每個人不同的感受,於是歌曲的歌詞除了開頭和結尾兩句歌詞外,都是疊詞成語。

《Mr Rainbow》則是徐良首次嘗試舞曲,為此徐良耗費三年時間反覆練習舞蹈。

《I will be ok》是徐良彈琴時候無意間創作出來的,從初版DEMO到最終成品,這首歌曲經過了無數次的改良,在錄製過程中,所有樂器都採用真實錄製。

負責女聲演唱的李晟是徐良自己選擇的搭檔。

徐良的專輯造型也像他專輯中的歌曲一樣十分多變,在專輯《我》中,造型師用簡單黑色帽衫、外套和白色T恤,照片採用黑白分明的色調,搭配出了一個十分「簡單」的徐良。

專輯曲目

曲序

曲目

作詞

作曲

歌手

1

《那年夏天我學會了在被子裡抱緊自己》

徐良

徐良

徐良、劉思涵

2

《蘇三起解》

徐良、付夢妮

3

《I Will Be OK》

徐良、李晟

4

《幫忙》

徐良、林凡

5

《Mr Rainbow》

徐良、連詩雅

6

《爛人》

徐良、郭靜

7

《山姆大嬸》

徐良、劉丹萌

8

《星座戀人》

徐良、吳昕 9 《一人一井》

徐良、楊洋

10

《Bee》

徐良、崔天琪

專輯鑑賞

《我》如果只是徐良自己哼唱,便顯得太常規了,但和女歌手對唱地方式卻別出心裁。

專輯一反普通創作類大碟曲風單一的常態,更加強調了「單曲獨特性」,每一首歌都讓聽眾感受到徐良不為人知的一部分,十首歌拼湊起來才得以一窺專輯的全貌。

《我》中的作品比一般男女對唱的表現手法多了國際化的味道,女歌手們的風格多元化、不單調,屬性豐富且驚喜連連。

《那年夏天我學會了在被子裡抱緊自己》符合當下的懷舊風,濃濃的校園民謠風給了專輯一個很有質感的開頭,劉思涵格外擅長娓娓道來的演唱語氣。

《蘇三起解》、《I will be OK》、《Mr. Raibow》輪番用探戈、Bosa Nova和韓式舞曲問候歌迷,徐良走國際化音樂路線的轉折跡象顯而易見。

徐良強調郭靜的純愛歌路,鞏固吳昕的甜美形象,這些都是他一邊捕捉合作對象的性格特點、一邊找尋音樂突破口的高明手段,徐良恰到好處地把音樂控制在了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還不耽誤展現到這十位女歌手的特色。

《蘇三起解》表現出徐良的深沉,讓探戈遇見了中國風,令歌曲神采飛揚 。

《I Will Be OK》是一部浪漫輕喜劇,不插電的節拍勾勒出兩個人的專屬甜蜜,加了弱音器的小號點綴出空氣中的慵懶愜意。

《Mr.Rainbow》表現出了徐良獨特的格局和視野,帶着《喜愛夜蒲》式的野性,強拍與弱拍與男女主角纏繞的感情線相得益彰,搭配着躁動的電吉他。

在歌曲《爛人》中,郭靜用她的透亮嗓音為歌曲增色不少,弦樂團的演奏讓歌曲的感情更容易噴薄出來。

《山姆大嬸》古典炫酷,歌曲穿插的德語歌劇猶如神來之筆。《星座戀人》洋溢着青春的甜蜜和溫馨,輕盈的旋律同樣飄灑着青春獨特的清新氣息,甜蜜度恰到好處 。

《那年夏天我學會了在被子裡抱緊自己》主歌部分疊字的巧妙運用和其開放式的語境讓這首小品歌曲的境界霍地拓寬,劉思涵極具個人標識的厚重嗓音和徐良的細膩敏感互相輝映,簡單的民謠吉他彈撥隨着歌曲情緒朝樂隊化進發,沒有讓這首歌停留在小清新層次上,這體現了徐良埋藏的音樂野心。

《BEE》有着歐陸舞曲的摩登感,美式的開放音樂氣質,強勁的電音節拍,以及豐富和聲,讓簡潔的編曲也能充滿高密度,體現了徐良音樂上的無限可能性。

《我》是一次徐良的回眸,也是一次有野心的實驗,從專輯製作的精良和配器的考究就可以看出,他使出十八般武藝完成這次「我」的重塑。

《我》的音樂屬性已經從簡單的流行音樂成分升級成為了一張名副其實的概念專輯,十位女歌手在音樂中各司其職,所表現出的不同角色定位則從側面反映的是徐良作為音樂製作人的掌控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