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學生田野(李景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的學生田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我的學生田野》中國當代作家李景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的學生田野

那年秋天,我參加家鄉北大荒詩社組織的赴古城小鎮昌五採風活動,特意帶上一本新出版的長篇自傳《我心空的星》,打算隨機送給有緣之人。

在昌五,我們參觀了福泰興酒業展覽館、東北民俗博物館和美麗鄉村昌盛村。每到一處,一位相貌堂堂的中年人便給我們義務講解,妙語連珠,即興旁徵博引,引起我的注目。我腿腳不好,每當遇到台階時,他都主動過來攙扶,有時他離我較遠,他馬上提醒我身旁的人扶着我。我向北大荒詩社社長江山打聽,才知道他叫田野,家住昌五,是《市場信息報》東北信息採集中心通聯部主任,這次採風活動就是他一手策劃和安排的。活動結束後,我把《我心空的星》簽名送給了他,他雙手捧着書表示謝意,虔誠之心寫在臉上。

不久,田野專程來找我,提出拜我為師,還要舉辦拜師宴。我看他誠心誠意,便答應收這個學生,但拜師宴必須免。從此,我們便師生相稱。接觸次數多了,我越來越喜歡這個學生了。他為人忠厚,誠實,善良,言必行,行必果,風風火火;過目不忘,有超強的演講能力;才思敏捷,詩文豪放、大氣。由於他是記者,經常到各地採訪。見多識廣,記憶力又好,口才一流,深得業內同行讚賞。

我跟田野有過三個月的密切接觸,對他的策劃能力刮目相看,也對他的為人有了更深的印象。

那是2018年夏天,他邀我去家鄉松花江北岸的月亮島。接我的司機是個小伙,車在老道行駛,過了五站、東發,上了澇洲大壩,在大牛角村下道,又走了幾里地,到了一處松花江碼頭,田野和張總早已等候多時了。張總也是中年人,個頭不高,樸實,幹練,機敏。岸邊有發動機帶動的船,上了船,行駛在松花江上,船頭激起的浪花猶如雪白的翡翠。不久船到了對岸,我下船時,田野搶至踏板上,回身攙扶着我。


田野陪李景寬參觀肇岳山濕地 這裡是濕地,有一幢三層的鐵板樓,樓下有兩個村姑正在用鐵爐子燒柈子大鍋燉魚,這是張總特意為招待我在碼頭買的江魚。經田野介紹,張總是家鄉天河旅遊公司經理,與田野是好友,張總叫張禮,負責月亮島和日新湖開發。

張總開着越野車,拉着我和田野遊月亮島。開發時修築的砂石路,路面長滿了野蒿。途徑幾個景點,都是建築物,多半是別墅,也有休閒廣場,兒童樂園。路過幾個葦塘,裡面有各種水鳥,其中有大雁、野鴨,還不時地從草叢中飛起叫不上名的鳥。

最後來到江邊,對岸是白色沙灘,在陽光下熠熠發光,潔白耀眼,走上去軟綿綿的。回來時,車開的慢,主要欣賞各種樹木,其中最多的是沙柳,這種樹種沒有主幹,只有枝條,一叢叢的,抗旱澇;還有各種野生藥材,其中白艾蒿最多,白花花一片,在風中搖曳。

回到簡易樓下,上了三樓,有個餐廳,四把實木椅,一個圓餐桌,桌椅都很豪華,桌上擺着各種水果:黃桃、西瓜、大李子、杏等,還有旱黃瓜、西紅柿;還擺着幾樣小菜:燉茄子、燉豆角、糖拌柿子、烀豬手、紅腸、熟鵝蛋等。桌上還有特供瀘州酒,沒有商標;還有外國啤酒、格瓦斯。他倆不喝酒,張總啟開一瓶特供酒給我倒半杯,他倆喝格瓦斯陪我。不久,一個做菜的村姑端上一大盤子燉魚,這條魚足有十多斤,另一個村姑端上一盤嘎牙形狀的燉魚,田野說這種魚非常貴重,不好遇,老師真有口福。

我們邊喝、邊吃、邊聊。田野聊到月亮島的風光,隨口即興賦詩曰:

登月亮島有感

綠浪千重淡淡煙,

靚島絕色勝桃源。

松江水暖懷中抱,

明月清輝枕濤眠。

珍稀植被感仙賜,

物產豐饒嘆自然。

登臨不禁心花放,

何苦舟車賞江南。

我不禁讚嘆道:好一個「明月清輝枕濤眠」,「何苦車舟上江南」!

聊到月亮島開發話題,田野說,原市委書記挺重視,可惜出事後就停了。現在綏化市委書記挺重視,省委書記也挺重視原生態文化。有一個大財團要投資幾個億開發對岸,要是動工了,月亮島有可能被買斷。

屋裡有幾隻蒼蠅,他倆揮動筷子趕,我說不用趕,這兒的蒼蠅都是原生態的,他倆大笑。在聊天中得知,肇岳山將來要也歸張總管理,我說我沒去過那裡,張總說一會兒陪我去。張總又介紹,清朝末年,有個叫周冕的六品道台,奉旨來肇東東發一帶放荒,就住下不走了,老人活了113歲。張總想研究他養生的方法,將來可以給來這裡的遊客做養生,比如用野生的草藥泡腳等。他給一個搜集周冕資料的人打電話,得知周公館還在。

飯後,張總開車到江邊,乘那條船上碼頭,那兩個村姑做完飯也要回去了。原來,他倆是張總臨時雇來的。在船上,下雨了。張總怕我淋到雨,站在我身旁,扯起衣襟為我擋雨。船很快到了碼頭,田野將船上的鐵錨拿起來固定在岸上,開船工拉着粗繩拴在碼頭的鐵柱上。我們下了船,張總的轎車停在岸上,我、田野、張總坐進車裡。田野跟我說,那個開船工一個月薪金3000元,主要工作是擺渡、買菜,打零工。大片荒地都開墾了,僱農工種上了莊稼。

車啟動了,雨越下越大。田野說,這兒一直不下雨,老師有福,把雨帶來了。我們驅車去同發村尋找周公館。車開到大牛角村,張總頂雨下車,向躲在一家門洞裡的幾個農民詢問同發村路徑,一個壯漢指路,並頂雨開摩托在前面領路。車又上了大壩,開摩托的壯漢停下指給路徑,然後他開摩托回去了。


邱成琴家的雜貨店 車開至同發村主要街道,張總停車向一個老者打聽周公館,沒想到周公館就在他妹夫家後院。老者叫邱成君,領我們來到他妹妹家的雜貨店,他妹妹邱成琴是同慶小學校長。我們走進後院的倉庫,透過窗戶向外張望,只見有一棟起脊的磚舍,大約十幾間。邱成君和他十八歲白胖的外甥領我們出門,繞過去看。

雨小了,走過院裡的泥濘,走進這棟老房子,牆面都是紅磚的,這是後補的,原先是青磚。棚裸露着,是秫秸的。再往裡走,棚是木板條的。邱成君說,秫秸棚是原有的。還說,周道台的後人找不到了,侍候他的後人能找到。周道台有個習慣,每天晚上用大木盆泡澡,伺候他的人給搓澡。他後背上有塊青胎記,烏龜形狀,不泡澡後背難受。他養着兩個姨太太,大太太智力較弱。

張總把車開至院外,臨走時跟邱成君約定,過些天再來採訪。我們上車了。車過了五站,發現道路上是乾爽的,證明這邊沒有下雨。

車駛進市內,向肇岳山開去。這個景區還沒有開放,還在建設中。鐵門關閉,張總下車跟門衛打了招呼,門衛開了鐵門,車開進去,沿着景區的道路慢慢行駛,所謂山,是土堆成的幾個山包,這土都是占耕地建樓時的表面覆土,非常肥沃。山的周圍是湖,葦草叢生。路兩旁栽種各種植物,立着標牌,上寫植物名稱。車向正門開去,有個路段被水沖壞了,車停下,張總下車查看,然後上車小心翼翼地開過去,車又開了一段路,巨大的牌樓看見了,但是面前汪洋一片,路面淹在水裡。車只好往回稍着行駛,在一個彎道處,才調過車頭行駛。車開到山的西面,夕陽西下,落日下沉時,被晚霞包裹着,當它露頭時顯得特別明亮,似乎要把它最後的一抹光亮放射亦盡,不留遺憾。夕陽下沉的速度很快,倏忽間就落下去了。我說,這個位置看日落最好。不時地有水鳥從蘆葦中飛起,蜜蜂、蝴蝶落在花蕊中間吸吮花粉,空氣中負離子讓人呼吸暢快,田野詩興大發,吟詠一首詞:

江城子·題肇岳山

奇峰不險水悠悠。草青稠,鳥鳴啾。登臨絕頂,濕地眼底收。蜂飛蝶舞花爛漫,沁心醉,勿回頭。

生態康養崔人留。休閒地,增福壽。暢爽甜城,緊握你的手。天高地闊人美滿,笑日月,不風流。

清風拂面,花香撲鼻,詩意在心中流淌,真乃快意。車開至鐵門前,張總下車和門衛一起推動鐵門,然後上車。車上,張總問我晚上想吃什麼,我說,送我回家喝粥,田野說咱們上粥鋪,我謝絕了。車把我送至我家小區北門前,我下車,他倆也下車要送我,我與他倆握手告別。

第二天,田野在電話里說,他跟張總想邀請我參與策劃月亮島開發。我說,我只是個文化人,對於策劃之類不是長項。田野說,他和張總相信老師有這個能力。我向來不好拒絕別人的各種有意義的邀請,何況這是月亮島風景區的策劃,我頗感興趣。

幾天後,張總派車拉我和田野去月亮島不遠的同慶村採訪。在車上,田野介紹,清朝末年,中東鐵路哈爾濱總代辦、六品道台周冕奉旨放荒,即從黑龍江肇東開始,以後,周冕在此村養老,開辦了同仁堂藥鋪,當時村名就隨之叫同仁堂村,113歲壽終,據說他愛喝烏雞湯。開發月亮島,必須推出歷史上首次開墾黑龍江的第一人周冕,而且放荒的第一把火是在肇東點燃。這是田野的設想,我非常贊同。

同慶村在松花江北岸,隸屬於東發鄉,是魚米之鄉。我們連續兩天,在這裡採訪。邱成君請來83歲的母親李秀蘭、83歲的於生金、79歲的付和義、74歲的孫德文老人在雜貨店座談。兩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曾見過周冕,李秀蘭老人還是周大小姐的玩伴。孫德文老人的父親曾給周冕看家護院,人稱孫連長,槍法准,善騎馬。他們講了周道台許多善事、奇事和生活習慣。通過座談得知,這個村是長壽村,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竟有四十餘位。

又過了幾天,我和田野又到同慶村走訪。先到88歲的楊慶文老人的家,楊老小時候曾見過周道台,別看他將近九十歲高齡,身體硬朗,思維正常,記憶力好,小時候的事都記得。他自己做吃的。他說周道台在村里淨做善事,村里凡是孤寡的窮人他都養起來,還拿錢供念不起書的窮孩子上學。在村里辦同仁堂藥鋪,還開辦學校。

我們又來到周家,周傳江的父親周慶堂曾是周道台的通信員,也是貼身保鏢。周慶堂是山東人,會武術,會游泳,人稱「飛毛腿」。去哈爾濱送信,在松花江里手托衣服和鞋,踩水過江。他守口如瓶,從來不透露主人任何信息,深得周道台信任。周傳江拿出周道台送給他父親的一隻銅盆、一個周大小姐用過的悠車,他還保存了父親穿的靰鞡。他家的大相框裡有他父親的老照片,端正挺拔的坐姿,大高個,大眼睛,長手臂,大手掌,十分英武。

在同慶村採訪,田野和張總為了讓我休息好,委託邱成君在他家對過租了一處房子,炕上鋪着地板革,還購置了桌椅。有一次採訪三個多小時,在邱成君家吃完午飯,乘車返回。途徑五站時,他倆怕我勞累困頓,臨時在一家賓館包個房間讓我休息。等我一覺醒來,發現房間只有我一人,原來他倆怕影響我休息,躲到外面去了。

我們還參觀了具有傳奇色彩的蛤蜊城,它位於同慶村南面,距離四里,大壩下邊。所謂「蛤蜊城」,其實是一個天然的湖,是松花江南移時遺留下來的,四周是樹木,其中有百年的桑榆。清末年間,這裡風景優美,每當大霧天氣,上空便出現海市蜃樓。湖裡有巨大的蛤蜊,有人曾把蛤蜊用大繩拴上,用十頭牛拉,把大繩拉斷了,蛤蜊卻紋絲不動。據說,周道台曾親臨觀看海市蜃樓和拉蛤蜊奇觀。我們參觀時,蒿草叢裡有眼枯井裸露着,田野站在井旁,伸着雙臂為我擋着,等我邁過去以後他搶上幾步攙扶我走在青草沒棵之中。這裡樹木參天,湖水清澈,寂靜得出奇,有種神秘感。

我們還實地考察了日新湖。靠湖有一座別墅樓,是天河旅遊公司的,雇個很精明的女人看護,張禮叫她二嫂,養了許多鴨子。我們上至二樓,俯瞰湖水,湖的面積有幾百公頃,一眼望不到邊,它像半圓的月牙,四周長滿蘆葦。這裡有八十戶人家。田野曾向張總建議,準備建一個特色小鎮,張總正有此意。田野隨口吟詠一首詞:

破陣子·過日新湖

才下肇岳巒嶂,又睹新湖汪洋。趨百里煙波浩渺,邀日月星辰暢航。天高志氣揚。

昔日窮鄉僻壤,今成寶地糧莊。林茂瓜香滿目綠,蝦蟹魚肥湖裡藏。甜城飛鳳凰。

從日新湖回來,張總還帶我們去天和旅遊公司所管轄的明德書院。這座書院位於市區北部,原是市消防支隊大樓,現在改造成書院,招收了幾百名學生,以學習國學為主,兼學武術和琴棋書畫。張總在書院給我們倒出一間辦公室,還特意給我布置一個帶衛生間的休息室。後來,我和田野幾次在這裡策劃月亮島建設方案和打造明德書院為傳承紅色文化基地方案。田野有一整套方案,包括指導思想,具體實施辦法。我對月亮島建設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在月亮島建一座周冕放荒亭,亭上立石碑撰寫周冕功績。二是,建立周冕放荒紀念館,外觀青磚青瓦,內設幾個展廳:周冕事跡實物展廳、月亮島野生藥材標本展廳、月亮島鳥類、野生植物類攝影展廳。三是,寫一部周冕放荒傳奇故事,印成小冊子,出售給遊客。田野和張總對周冕養生很感興趣,提出了一整套養生方案,我建議給同慶村八十歲以上老人拍照,並介紹每人的生活習慣和養生之道。

就在我們緊鑼密鼓打造月亮島旅遊文化實施方案的時候,張總和愛人乘船在松花江上不幸雙雙遇難。田野起草的月亮島建設方案、日新湖打造特色小鎮方案、以明德書院為中心的紅色文化方案都不得不停了下來。我撰寫的《周冕傳奇故事》二十章,只寫了五章,也不得不停筆了。

儘管如此,通過三個月的考察、採訪、策劃,我和田野的師生關係更加密切了,形同父子。田野的詩文選《回眸》要付梓,邀我撰寫書序,我有機會讀了他的書稿。他的詞我很喜歡,比如:

水調歌頭·遣詞言志

詞為幾人醉,風流千萬家。歲月彈指剎那,滄桑疊如畫。惟念山川春色,留待明朝閒踏。欲展凌雲翅,奈何風雪壓,豪情沖天撒。

邀屈原,賦離騷,煮新茶,痴情不改。神毫透紙卷飛霞。去留肝膽崑崙,仗劍行走天涯。兩鬢掛霜花,墨染一腔血,映紅我年華!

這首詞以愛國詩人屈原為精神楷模,「仗劍行走天涯」,「神豪透紙卷飛霞」,「墨染一腔血,映紅我中華」,多麼大氣豪放,氣壯山河。

田野的詩也很有氣魄,就連筆下的風花雪月也絕沒有小家子氣,比如:

落葉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也要凝成金黃色的微笑

在牽手斜陽的日子

從不讓蒼白爬上眉梢

落葉啊落葉

你滋養了參天大樹

你釀就了果甜香飄

你把一葉身軀交給一生勤勞

你度幾番風雨兌換氣爽秋高

在奔赴黃泉的路上

可否與心儀的花香擁抱

在戀戀不捨的飄落中

留給人間又一春的美好

落葉啊落葉

你活就活得滿目青翠

你落就落個灑灑瀟瀟

你抱陽光溫暖走近天荒地老

你伴明月青輝直到霧散雲消

好一枚「活就活得滿目青翠」、「落就落個灑灑瀟瀟」的落葉,在作者筆下變成了一種向上的精神寄託。

我在序中寫道:

田野便跟我頻繁接觸,熱線聯絡。從中,我了解了他的出身和經歷。他1966年出生在巴彥鄉村,是黑土地上農民的兒子,從小吃過許多苦,遭受過許多磨難。從小學一直念到重點高中。當了三年哈鐵工程處一段材料員,後來結婚定居於古城昌五,憑着一支犀利的筆,當了《綏化日報》主辦的《法治周刊》記者,駐紮在肇東市公安局。再後來,他到山西通過考試取得了新聞媒體資格證書,當上了《市場信息報》駐黑龍江辦事處新聞信息中心主任記者。他少年和青年時期,閱讀了《詩經》、李杜白、戴望舒、徐志摩和普希金等,過目不忘,並化為血液。記者生涯讓他滿世界跑,開闊了眼界,看清了人間百態。他有一顆至真至善之美之心,痛恨世間假惡丑現象,佩服勇於改變苦難命運的人,同情弱勢群體。他心直口快,敢於直言,討厭虛偽,見到不良現象敢於干預,絕不虛以委蛇。他也很清高,令他折服的人極少,一旦發現有值得他欽佩的人,他虛心求教,甚至頂禮膜拜。他有愛國情懷,高尚情操,浪漫性情。他在採訪之餘,常常懷着一腔激情寫了大量的散文、詩歌,成為新時期的歌者。

去年,他觀看了由我編劇、著名表演藝術大師李默然領銜主演的小劇場話劇《夕照》演出光碟,說要好好撰寫一篇評論,我當即鼓勵了他一番。事後我擔心這篇評論對於他來說難度太大了,原因是他沒有戲劇專門知識,怎麼能寫好戲劇評論呢。沒想到過些日子,他居然把評論寫出來了,而且很精彩,很有深度,令我咋舌。原來,他又反覆研讀劇本,並找出幾篇專家寫的劇評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選擇「靈性深度的回歸」作為切入點,從主題意義上進行評論,避開了戲劇理論和導表演理論。可見,田野是極其聰明的人,我很喜歡這個與我有緣分的學生。 [1]

作者簡介

1949年8月29日出生,黑龍江肇東人,1980年畢業於黑龍江省藝術學校首屆編劇大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