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我的啟蒙老師(王俊)

​我的啟蒙老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的啟蒙老師》中國當代作家王俊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我的啟蒙老師

在歲月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人和事讓人常常回憶。我在鄉村任教時,那一段雖平凡但馨香四溢的經歷永遠深深烙印在心間。

語文是傳承文明、溝通未來的載體,故語文老師應該是神聖的。很榮幸,我從肥東師範一下來便成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我從教的成長曆程中,原長樂鄉教委那位精明幹練、對待教學工作執著務實的語文教研員王永康告訴我應該這樣詮釋語文教師。

1992年9月,我分配到當時的村小——澗南小學工作,恰逢撤區成立鄉鎮教委,為了全鄉教研工作有個良好的氛圍,促進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儘快提高,擔任語文教研員的王永康率先垂範在全鄉上了一堂語文示範課。當在教學上「情竇初開」的我走進他的課堂時,王老師早已蓄勢待發,他微笑的目光充滿自信和執著。清晰地記得當時他上的是《赤壁之戰》,王老師淵博的知識,駕於課堂能力,幽默風趣、精煉生動的語言藝術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聽課的老師,我更被他瀟灑的教姿、聲情並茂的朗讀、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帶入到狼煙四起、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的古戰場。學生思想的禮花在他課堂上綻放、浪漫的激情在他課堂上勁舞、個性化的語言在他課堂上張揚。今天,我看到並深切感悟到一位年近半百的老教師對語文、對教師的詮釋,自此,我堅定了當好一名語文教師的信念。

以後的日子,我常聆聽王老師的諄諄教誨。

王老師經常下到各村小指導、調研學校的教學工作,尤其注重對青年教師教育教學上的傳、幫、帶。有時,我正在上課,忽然王老師就悄悄站在我的課堂後面,靜靜地聽着我上課。上完課後,他總是及時給予反饋。既肯定優點,又一針見血指出不足,而且用討論的口吻告訴我這裡應該這樣處理是否更好?讓我不得不信服他的高屋建瓴的教學藝術。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對語文教學感到困惑向他請教時,他總是跨上那輛除了鈴鐺不響其它都響的永久牌自行車,及時來到我的身邊給我「釋疑解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應充滿激情、眉飛色舞地講課。」「語文老師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汪源源不斷的活水。」……言語平淡,餘音卻始終縈繞在我的耳畔,我深切領悟到一位老語文教師對一位青年語文教師的那份殷切期待。

當我被艱難的教學實踐阻擋時,被繁雜的教學理念攪擾時,對新課改感到迷茫時,課餘時間,我也會騎上自行車來到他身邊向他傾訴和他探討,王老師總是一如既往不厭其煩諄諄教導我:「語文課堂上,老師應蹲下身子和學生進行心靈溝通。」「一堂語文課,應先確定教什麼,再設計怎樣教?注重過程的啟發和引導。」「考量一節語文課成與敗,關鍵看學生學到哪些知識,如何運用語言?」……一句句真知灼見如石破天驚,撣去我心頭的困惑,蕩滌了我的自滿情緒。學,永不止境;教,永不滿足。這不正是王老師所孜孜追求的教學情懷嗎?

有一次,我也領教了王老師的"怒火"。那是我首次承擔全鄉語文示範公開課教學任務。那時,我剛被提拔為澗南小學教導主任,而且是全鄉最年輕的教導主任,得意之情難以言表,因而採取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對待這節公開課,課前準備草草了事。當王永康老師帶着鄉語文教研組來指導我的試教時,我上的一塌糊塗。

他震怒了,而且是大發雷霆的怒。那一次,我進一步體悟到什麼叫教學的嚴謹、務實與認真,什麼叫「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真諦。幸虧王老師及時給我「當頭棒喝」,讓我不被一時的成功沖昏頭腦。震怒之後,王老師再次坐下來耐心地指出這節課諸多的不足,小到板書的設計、生字的書寫筆順,大到課堂結構的安排……我也牢記住了王老師那句,我把它已視作教書座右銘的話——不能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的教師,永遠成不了優秀的教師。

在王老師的精心指導下,那節全鄉示範公開課我取得圓滿成功,這裡不知凝聚了王老師的多少心血啊!王老師的教誨如春雨滋潤着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茁壯成長,我多次站在教學的前沿擔當示範引領作用,多篇教學論文、反思、敘事作品在各級別比賽中斬獲頭獎,論文也刊載在《小學教學參考》《學習月刊》等CN級刊物上……

王永康老師一退休,就被別人推薦在深圳一所民辦學校擔當教育教學主管工作,這也是他作為一名老語文教師一生的情懷,我能有幸作為他的"學生"的更感到引以為榮。現在,我已在縣城學校工作,在新的學校我之所以仍能在語文教學中一如既往得心應手,這完全得益於我在農村學校教書時,王老師給我打下紮實的教學基礎。每當我收穫一張張紅彤彤的榮譽證書時,王老師諄諄教導我的身影總是在我的眼前浮現,他教導我的話語總是在我的耳畔響起。與此同時,我心裡更加踏實,更加充滿前進的動力,因為我堅信:有王老師的教誨在,我的語文教學之路將會愈走愈穩、愈走愈寬、愈走愈遠…… [1]

作者簡介

王俊,安徽省肥東縣實驗小學教師,肥東縣作協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