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愛陳楚侯(陳琪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愛陳楚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愛陳楚侯》中國當代作家陳琪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愛陳楚侯

鄉村戰略總關情

和煦陽光萬物生

綠樹林間鳴翠柳

青山郭外唱黃鶯

清污排漬開新局

整廁修廚改舊營

美麗家園鋪錦繡

歡歌一路楚侯行

題記一一

陳楚侯,為紀念老祖宗而得名。即湖南省岳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康王鄉斗篷山村陳楚侯屋場。走進陳楚侯,屋場呈一把圓靠背椅形,座東朝西向,西邊塅畈,是經改造好的農田,土地肥沃。三面環山,樹木鬱鬱蔥蔥;門前有一條小河,自洞庭湖濕地經羊角山向東,彎彎繞繞匯入新牆河;要是到了清晨,當你走出家門,深深地呼吸着大自然帶來的新鮮空氣,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面而來,爽爽的。

經城區(康王工業園)向東十公里處,岳西公路邊豎立着長條石碑,「陳楚侯」三個行書大字剛勁有力,招呼着來來往往的行人。再向前十米處,仿古門樓聳立在進村口的地方,氣勢壯觀。老人們說,這建成的門樓,有鎖老屋之靈氣,有關財源之福門。從外往內走,有成一字形的三口池塘供煙火備用,為防安全,裝上了水泥製品仿木結構護欄。池塘邊用小紅磚砌成的宣傳牆,全是燒瓷而成,精緻得很。上面嵌寫着陳楚侯由來、村規民約、近期及遠景規劃。民房牆壁上,孝道、禮讓,常回家看看,讓人倍感親切。馬路兩邊的樹木、花草,人見人愛,覺得進了花園似的。一條進村的道路,全由柏油取代,象一條舞動着的黑色綢帶。那些破爛不堪的民間老屋,因時間流逝,改建成了小別墅。整個屋場美化、亮化,裝扮一新。己亥年初,鄉駐村幹部和村委會以身作則,做出了表率,屋場裡的老黨員也不甘示弱,緊緊跟上。從區鄉到基層,都在踐行着黨中央提出的「大力發展鄉村戰略」,緊緊圍繞屋場風貌,打造特色模式。並依據「歷史文化立基,義門傳承立德,環境整治立新,正確導向立行」的總體思路。在短短几個月內,外加鄉賢們的積極參與,躍升成為了經開區唯一被認定的「美麗屋場」。這成績的取得,我不得不發自內心的讚嘆:紅兵大賽走前頭,骨幹鄉賢喜樂酬。畫棟雕梁龍鳳舞,當留後輩載春秋

楚侯屋場英雄人物輩出,歷史文化厚重。剛解放,抗美援朝戰爭打響,陳楚侯年輕人積極報名參戰。戰鬥英雄、志願軍烈士陳崑山犧牲在異國他鄉。特級傷殘軍人、志願軍戰士陳其仁,因雙眼中彈,經戰地搶救,保住了性命,由政府安撫回到了家鄉。上世紀六十年代,岳陽花古戲陳煦春大師的一出《思夫》,演繹得惟妙惟肖,鬨動岳臨兩縣,被湘潭地區行署(岳陽當時隸屬湘潭)授予「一代宗師」光榮稱號。如今,大師的第二代、第三代唱紅岳陽大地,深受老百姓喜愛。第三代傳承人陳岳林,現任岳陽樓區文聯副主席,秉承大師遺志,著作有《洞庭湖奇緣》。2015 年,經他執導的《洞庭漁歌》,進京匯演,獲得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金獎。祖祖輩輩沒有離開過陳楚侯半步的陳繼元,在國家百廢俱興,剛剛恢復高考那年月,以全校最優異的成績,從岳陽縣一中考入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供職湖南省水利水電廳。一時間,方圓十里鄉親前來道賀、取經。然而,榜樣的力量無窮,是陳繼元的成功進取,讓整個家族看到了希望。陳夢燕,寒窗苦讀,考上了中國海洋大學。因學業成績優異,被國家派送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就職於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我知悉後,欣然命筆:夢裡題詩讚海洋,燕歌一曲詠城鄉。如椽大筆星光燦,陳府飛出金鳳凰。 自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象這樣靠勤奮努力、考上大學的學霸、人才,屋場裡就有三十多人。目前,他(她)們都奮鬥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為祖國建設,正書寫着自己美麗的人生。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我看到了家鄉的親人們,靠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靠精靈的智慧,崇文尚禮;靠樸實的家風,不居人後。一幅「近水知魚性,登山識鳥音」生動感人的畫面浮現在我的腦海里,讓我久久難以抹去。典型的禮儀孝子陳新波,母親80 多歲,雙目失明,另加一個同母異父繼養的哥哥身患殘疾,喪失勞動能力,都是由他一個人來承擔贍養。禍不單行,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塞,英年早逝。為了把他安葬,由家族自發組織,捐款捐物,安排了後事。我感覺到了屋場裡好和諧、好近人情哦!這迷人的景色,這動人的故事,給我帶來了更加熱愛家鄉的無窮魅力,太給力了。百善孝先行,家和萬事興。圖謀求發展,遊子戀鄉情。

我愛陳楚侯,我愛這裡的山山水水,我愛這裡的一草一木,我更爰這裡的鄉音鄉情。岳陽市詩詞楹聯協會副會長、特級教師沈保玲老師,得知後,興致沖沖地到了陳楚侯,她賦詩給予了高度讚賞: 「甘露綿綿徽祚厚,星光熠熠物華新。繁枝共秀祥雲繞,綠遍天涯總是春。」美麗屋場,如花似玉。青山連碧水,鳥語伴花香。隨着年倫,一個令世人矚目的古老屋場,有景、有情、有故事,你說能不愛嗎?[1]

作者簡介

陳琪峰,湖南省岳陽市經開區康王鄉人,曾在平地鄉任武裝部長、康王鄉任副鄉長,後調岳陽樓區住建局,土木建築工程師,現已退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