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出自宋代陳師道的《除夜對酒贈少章[1]

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里,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年又將過去,燈下的客人,事業理想都未落空,我卻是無所依託。[2]

我的前半生都在憂患里度過,夢中的東西在現實中卻無法實現。

憂愁煩惱催短催白了頭髮,憔悴的容顏憑藉酒力發紅。

我唱起歌來,你且跳起舞,我倆潦倒的景況大致相同。

注釋

少章:名秦覯,字少章,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弟,與詩人交往頗密。

歲晚:一年將盡。

未空:(職業、事業)沒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有:指現實。無:指夢境。

酒借紅:即是「借酒紅」的倒裝。

潦倒:頹衰,失意。

賞析

這首詩頭兩句寫自己除夜孤單,有客來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間四句回憶自己半生窮愁,未老已衰。結尾兩句與開首呼應,由於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憐,於是一人吟詩,一人踏歌起舞。詩中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了詩人對理想執着追求的精神。詩作格律嚴整,對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紀昀評價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詩中第五、六句「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被譽為名聯。

「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是說明亮的油燈前,客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地喝酒猜拳。這些客人們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職,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們是那樣無憂無慮。而詩人這一年又過去了,依然像無根的浮萍,隨風飄蕩,無所依託。除夕之夜,本應合家團聚,可妻子兒女卻在遠方,難以相見;一年終了,詩人託身何處仍無結果,心中感到抑鬱不平。

「半生憂患里,一夢有無中。」這一年,詩人已三十四歲。古人說:「三十而立。」而詩人的半輩子卻在憂患中度過,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有抱負,卻無法實現,只好在夢中尋求理想,尋求安慰。可夢境和現實截然相反。「有」,是指夢境,「無」,是指現實。夢中,抱負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實現,還有歡笑、有團圓、有衣食、有房舍……應有盡有;而現實中卻一無所有。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是說嚴酷無情的現實粉碎了詩人美好的夢幻。眼見光陰流逝,愁白了頭。這裡說「發短愁催白」,他的頭上不一定真有白髮;說「顏衰酒借紅」,他的顏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這年才剛剛三十出頭,在作於同年的《次韻答邢居實》中,詩人也說:「今代貴人須白髮,掛冠高處未宜彈。」王直方以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蘇軾、陳師道、秦觀皆有「白髮」句(《王直方詩話》)。詩人此寫愁催白髮,酒助紅顏,無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罷了。杜甫、白居易、蘇軾、鄭谷等人都曾寫過類似的詩句,但詩人此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對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窘況,帶上了他個人特有的主觀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勝,苦不堪言,滿腹牢騷,無人訴說。座中只有當時也是「布衣」的秦少章與詩人遭遇處境略同,可以作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發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氣後,詩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兩個「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聲來排遣滿腹愁緒。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們只希望來年再努力了。全詩針對題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中透露出一絲亮光,卻正襯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心情。

詩中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了詩人那種對理想執着追求的精神。詩人並非僅僅哀嘆時光的流逝,他做夢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負,他為理想不能實現而鬱鬱不樂,而憤憤不平。此詩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詞奔驟、意氣揮霍。

創作背景

據史傳記載,陳師道早年受業於曾鞏,得到器重。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曾鞏推薦他作為自己的助手參與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了。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曾鞏去世。此時,詩人雖先後又結識了蘇軾、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着,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妻子和三兒一女只得隨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陳師道一生清貧,有時經日斷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蘇軾薦任徐州教授。

此詩似作於任職前頭一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的除夕。這一年秦覯與詩人同在京師,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詩人置酒待客,與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正當酒酣耳熱之際,詩人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於是趁着酒興,發發牢騷,把滿肚皮的不合時宜對朋友傾泄一番,希望這樣能讓自己過得心情舒暢一點。

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着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後山先生集》,詞有《後山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