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我寧願有耶穌

我寧願有耶穌》外文名:I』d Rather Have Jesus,音樂類型:聖詩傳統詩歌。

在最一般的形式[1]中,將音樂描述為一種藝術形式或文化活動,包括音樂作品的創作(歌曲、曲調、交響曲等),表演,對音樂的評價,對音樂歷史的研究以及音樂教學[2]。古希臘和印度哲學家將音樂定義為水平排列為旋律而垂直排列為和聲的音調。諸如「各個領域的和諧 」和「這就是音樂在我耳邊」之類的俗語指出了這樣一種觀念,即音樂通常是有序且聽起來很愉快的。但是20世紀的作曲家約翰·凱奇(John Cage)以為任何聲音都可以是音樂,例如說:「沒有噪音,只有聲音。」

目錄

簡介

(來源:《歲首到年終》)

我寧願有耶穌

I』d Rather Have Jesus

Mrs. Rhea F. Miller, 1894~1966

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着基督。(腓 3:8)

從古至今,被基督大愛感召的人,都有一顆渴慕的心,願意為祂的綠故,放棄一切次要的,而以祂為至寶。摩西因着愛神「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來 11:24-26)。彼得因着愛,甘心同主「下監受苦」(路 22:33),至終為主殉道。保羅因着愛主,「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林前 5:9),他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他「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

伯大尼的馬利亞愛主,打破玉瓶,把至貴的眞哪噠香膏澆在耶穌的頭上。抺大拉的馬利亞愛主到一個地步,心中只有「祂」(約 20:15)。窮寡婦愛神,雖然「自己不足,卻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這些愛主的聖徒在面臨抉擇時,同樣表明寧願有耶穌的心志。他們也成了我們在今時代的激勵和榜樣。[dropdown_box expand_text=」全文」 show_more=」顯示」 show_less=」隱藏」 start=」hide」]這首「我寧願有耶穌」之所以聞名是因作曲者 George Beverly Shea 之故。他的母親在收集詩詞、剪貼嗜好,此詩的歌詞乃從其中獲得,作者Mrs. Rhea F. Miller 詳細生平從缺。

提起 George Beverly Shea 這位福音詩歌布道家,無人不曉。自1947 年就與 Billy Graham 布道團至世界各地布道,他擔任獨唱角色,透過電視及廣播,已使全世界的人都聽到了其獻詩,其歌聲男低音雄厚低沉充滿溫暖。「我寧願有耶穌」是他第一首也是代表作,自編自唱。

1909 年 2 月 1 日出生於加拿大 Ontario 的 Winchester,父乃衛理公會之忠心牧者,母親對他的靈性及音樂影響極大。全家都愛好音樂。年青時代固定在他父親和附近的教會獻詩,曾經有很好的機會可以在屬世圈子裡賺大錢,但他卻奉獻歌喉給耶穌,為福音擺上一切。

1 我寧願有耶穌,勝於金錢,我寧屬耶穌,勝過財富無邊;

我寧願有耶穌,勝於地土,願主釘痕手,引導我前途。

2 我寧願有耶穌,勝於稱揚,我寧忠於主,滿足主的心腸;

我寧願有耶穌,勝於美名,願對主忠誠,宣揚主聖名。

(副歌)

勝過做君王,雖統治萬方,郄仍受罪惡捆綁;

我寧願有耶穌,勝於世上榮華、富貴、聲望。

*我寧願捨棄生命,也不背棄我的信仰。── 德蘭

參考文獻

  1. 試論音樂的形式要素,道客巴巴,2015-02-07
  2. 歐洲古典音樂欣賞,豆丁網,2016-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