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國的招聘制度最早始於商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招聘

來自網絡的圖片

我國的招聘制度最早始於商朝明清時期,雖然復行科舉制度,但所取人數與招聘的人數相比,簡直是九牛之一毛。用法上也只能「與招聘之士同登並用」。可見招聘一直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1]

古代招聘

秦漢不但是招聘人才的鼎盛時期,而且一系列制度已經建立。對精通《孝經》、《論語》、《尚書》等經典的專門人才,優先錄用。招聘來的人如果不合格,可以罷免、斥退。《冊府元龜》卷六十七中明文規定:「其不足采者輒報聞罷。」就是複試不合格一律刷掉。已經當官,不稱職的,依然要辭退。《史記·平津侯列傳》記載,公孫弘被聘為博士後,出使匈奴,回國後匯報不合上意,漢武帝讓他捲鋪蓋走人。

正是這一相對健全的招聘制度,讓秦漢時期的統治者受益匪淺。南宋洪邁《容齋隨筆》指出,「秦用他國人」,「皆委國而聽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諸人之力也」。到漢高祖時,為了招到「茂才異等」之士,漢高祖不惜親擬詔書:「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漢書》卷一下)

秦漢以前的戰國時期,各國也是爭相「聘名士,禮賢者」(《禮記·月令》)。其中燕昭王黃金台求賢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有唐詩為證:「燕昭北築黃金台,四方豪傑乘風來。」

當然,招聘制度最早還是始於商朝。《孟子·萬章》中寫商湯派人五次往返,「以幣聘」伊尹。明朝朱健《古今治平略》中也說,湯聘伊尹,「此徵聘之始也」。也就是說,商湯聘用伊尹,是我國招聘制度的開始。[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