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們家的年夜飯(米麗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我們家的年夜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我們家的年夜飯》中國當代作家米麗宏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們家的年夜飯

南方的年夜飯花樣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可提起咱北方的年夜飯,卻只有根正苗紅的兩個字兒——水餃。所不同的是,舊社會北京城裡的皇帝要就着醬瓜兒吃素餃兒,餡子有所謂的「十八鮮」之說。一來是「頭頓素,一年素」,討好一下佛祖。二來也給厭倦了整年葷腥的「龍腸」刮刮油。可咱老百姓正相反,巴巴地盼了一年,這時恨不得雞鴨魚肉排着隊擠進五臟廟。可惜,不能夠!

在下小的時候正趕上改革開放開篇兒的年月。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那時咱們除了一股幹勁兒要啥沒啥,全國經濟一派乍暖還寒的疲態。我媽早年病休在家,全靠老爸張羅一家四口的生計,熬得他幾乎累彎了腰。有年臘月里,老爸曾經的戰友從新疆轉業回來,送給他半條寒羊腿。全家人望着那泛着玫瑰鮮與玉脂白的疙瘩肉犯了難,最後決定用「紅燜羊腿」為年夜飯增光添彩。三十兒夜裡,我在小院裡跺着腳守着那隻煤氣爐子。飄藍的長火苗舔着砂鍋粗造的紋理,像是拳擊手挑釁的拳頭,引得我饞心大動。我傻乎乎地鼓着腮幫子,拚命地吹了又吹,希望早點兒吃到美味。在那個滴水成冰的大年夜,您猜怎麼着?我愣是努出了滿腦門的汗,最後怎麼上床睡着的都不知道。第二天早上,頑強的羊腿還在鍋里負隅頑抗,那頓肥美的年夜飯終於和滿地的花炮一起破碎,成了我童年揮之不去的夢魘之一。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經濟進入了躁動的青春期。街上涌動着匆匆忙忙、去而復來的人群。大家都恨不得多長十張嘴來拉生意,多長十條腿來跑買賣。我家趁時而動,老媽開了個兼賣報刊的電話亭,老爸跑起了出租車。一年到頭錢掙了不少,全家臉上的笑容比春晚主持人還甜。可是「有了錢,沒了閒」,一頓年夜飯又成了「不是問題的問題」。好在開清真館子的穆斯林朋友不過大教的節。頭年天擦黑兒時往「黑家飯館」櫃檯里遞幾十元票子,兩隻大塑料袋一撐,這新年的餃子算是齊活兒。牛肉大蔥餡兒的水餃個個像生氣的牛眼似的瞪得溜圓。一口咬下去,飛濺的熱油似乎能把窗戶上的冰花都燙化。美餐一頓後,爸爸邊剔着牙,邊遺憾地說:「餃子味兒不錯,可惜差那麼一口湯,沒法原湯化原食兒呀!」我媽瞪他一眼,把暖瓶端過來:「看燒得你,買來的餃子哪來的湯?喝刷碗水吧!」

[1]

作者簡介

米麗宏,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